贪玩中文网 > 东汉的豪族 > 中国围棋数法变更小考

中国围棋数法变更小考

推荐阅读:庆余年林徽因书信集彼得大帝克林威尔清史论丛州县初仕小补拿破伦林肯苏格拉底中日战辑选录

贪玩中文网 www.tanwanzw.com,最快更新东汉的豪族最新章节!

    围棋之戏,通行于中韩日三国,而局终的数法,即胜负计算方法,微有不同。照平常所谓中国数法,是计算一方的子数,把活子与活子内包括的领土,也当作子数算在一起。再把总数与全局子数之半相比,以定胜负。在韩日两国,并不计算活子,只比较双方领土的目数(即路数),但死子须填入己方领土之内。这两种数法,乍看似很不同。实际若以二目作一子折算,结果相等。此外在规则上还有些细微的出入,这里先不讨论。

    普通以为中国计算方法,向来是数子,实则不然。中国本来也是数目,后来才变成数子。韩日两国所用,当是南北朝时传入的旧法(关于两国弈棋,最早的记载见《周书·异域传》百济、《隋书·东夷传》百济、倭国、《北史》百济传、倭国传)。中国围棋数法变更的时代,就我大略稽考所得,大约在明朝初叶或更早。到晚期万历之世,数子方法,已经通行了。

    中国围棋计算方法,在宋及以前数目。最清楚的证据,见于李逸民的《忘忧清乐集》(南陵徐乃昌复刊宋本)。李是徽宗时棋待诏。书名是因为徽宗题诗有“忘忧清乐在枰棋”一语而记(而忘忧又出于《晋书·祖纳传》)。这部书里所收的整局的棋谱,凡四局,每局后都注明结果:

    一局名“成都府四仙子图”,是宋朝四位名手,分曹围棋(即日本所谓“连棋”)。结果是:白杀黑九子,填外有四十三路;黑杀白七子,填外有四十二路。

    一局名“烂柯图”,注云:“昔王质入衢州烂柯山采樵,遇神仙弈棋,乃记而传于世。白先,黑胜一路。”谱后记云:黑杀白二十二子,白杀黑九子,各一百四十五着,黑有十八路,白有十七路。

    一局名“金花碗图”,是“待诏阎景实与顾师言争着盖金花碗一只。阎景实白先,顾师言黑胜一路”。末云:黑杀白六子,白杀黑六子,各一百二十二着;黑有四十路,白有三十九路。

    一局名“贾玄图”,是“唐待诏贾玄(按:贾玄,宋初人,此唐字似应属上一局)与杨希粲对局。贾玄黑先,希粲输八路”。末云:白杀黑二十一子,黑杀白九子,各一百十九着,白有四十三路,黑有五十一路。

    这四局用的,显然都是数路即数目的方法。第一局、第四局当是宋谱,第三局当是唐谱,第二局王质是晋人。神仙弈棋,自然只是传说,或是唐人所传旧谱,亦未可知。可注意者,宋以前两谱白先,而宋谱黑先。这与日本记载说昔时上手持黑,下手白先(见《古事类苑·游戏部》,引《江家次第》五),后始改为黑先,正相符合。《忘忧清乐集》一书,小川琢治博士在他的《支那に于けゐ围棋の起源とその□达》(《支那学》六卷三号七卷一号)已经利用,但未注意到计数方法。

    还有几个有趣的故事,可以证明唐宋时数路。其一见于《古今图书集成·艺术典》引《荆公诗注》:

    太宗时待诏贾元(玄)侍上棋。太宗饶三子,元常输一路。太宗知其挟诈,乃曰“此局汝复输,我当榜汝”。既而满局不生不死。太宗曰:“汝亦诈也。更围一局,汝胜赐绯,不胜投汝于泥中。”既而不胜不负。太宗曰:“我饶汝子,今而局平,是不胜也。”命左右抱投之水。乃呼曰:“臣握中尚有一子。”太宗大笑,赐以绯衣。

    贾玄握中的一子,是太宗的死子。填入之后,太宗就要输一路了。

    第二个故事,见于《云仙杂记》引《棋天清览》:“李杓直与人棋而败,乃窃数子咽之。寻问,乃鼓局大怒。”

    李杓直偷偷吞咽的数子,当是自己的死子,以免填入自己的领土。《云仙杂记》题唐冯贽纂有天复元年(901年)序。《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以为宋王铚伪作,但故事似属唐时。

    另一个故事,很相类似,见《古事类苑·游戏部》二引《江谈抄》三。说吉备真备与唐人围棋“无胜负之时,吉备偷盗唐方黑石饮了。欲决胜负之间,唐负了”。唐人觉得奇怪,卜筮占之,说是盗饮腹中。于是让吉备服泻药。日本方面又“令服呵梨勒丸,以止封不泻之,遂胜了”。

    再早如《古今图书集成》艺术典引《新论》(《太平御览》卷七五三引作《新语》)云:“俗有围棋,或言是兵法之类。上者张置疏远,多得道而为胜。”如果是“桓谭新论”或“陆贾新语”,则汉时中国围棋已经数路(即道)了。

    变成数子之后,最明确的记载,就我所知,是《金瓶梅词话》(万历丁巳即1617年序)。第五十四回常时节与白来创赌棋一段:

    于是填完了官着,就数起来。白来创着了五块棋头,常时节只得两块。白来创又该找还常时节三个棋子,口里道:“输在这三着了!”连忙数自家棋子,输了五个子。

    这里不但数子,而且计算块数。块数多的人,每多一块,要找还一子。这种方法,在中国一直采用。到近些年受了日本规则的影响,才有人取消了计算块数这一条。但是因为数子要把官子收完,连单官即日文所谓驮目在内,所以还要看谁收后。对子如黑收后,黑应得一百八十一子,白收后白应得一百八十子半,以期精密合理。

    明万历时,中国已经数子,还有一条显明的证据,就是《日本考》(国立北平图书馆善本丛书)里关于日本围棋方法的记载:

    其围棋呼曰俄。棋盘亦分三百六十一着,棋子亦分黑白两样。围占之法,大意相同。亦知打急,呼曰过户之。兼识接断,呼曰子吾。其两不入呼曰了无是。但胜负与中国殊。假如围占着数,将内所得彼棋子拾于手各收之。待盘内两围占毕,然后各将所得棋子填彼所占空内,两皆填满为和局。如填空着不满,算数多少,以分胜负。如有一着不能填满,是为输局,填满内多一着,是为赢局。外和局呼曰是俄,赢曰各打,输曰埋吉打。

    《日本考》亦称《日本风土记》(此条亦见《古事类苑·游戏部》二)。据渡边三男氏《译注日本考》(1943年),《日本考》之刊行当在万历二十年至二十一年(1592——1593年),《日本风土记》附见于《全浙兵制考》,其刊行当在万历二十年。

    上节所引日本语,多数都很容易对证,如俄是ご。过户之是劫打ち,子吾是接ぐ,是俄是持棋,各打是かつた,埋吉打是まけた。《古事类苑》与渡边氏都已经考订。“了无是”,《古事类苑》无说,渡边氏以为或是“驮目地”,似无道理。两不入当指双活局面,亦曰两生(如梁武帝《围棋赋》云,或非劫非持,两悬两生)。我猜想了无是或是“两生”一类的名词之一种读法,也许是“两无事”之音读。

    还有明万历进士王恩任,著有《弈律》,是一种游戏文章。其中“得遗失物”、“收留迷失子”、“侵占街道”三条,细看他的解释,都是为数子而设。

    数目之法,可能沿用到明初。证据见《朴通事谚解》(奎章阁丛书本)里关于围棋的一条。《朴通事》是高丽朝末期通行的一种汉语教科书,本子甚多。这个谚解本,保存元末明初的风俗事物甚多。这一段,先请两人围棋,到下完时,有下列的对话:

    “你的杀子多,没眼棋,咱摆着看。我不说停下来,你说饶我四着,我却怎么赢了这三十路棋?来么兄弟,常言道:高棋输头盘……”

    这显然还是数路。谚解“杀子”之“子”与三十路之“路”用字不同,一指子,一指目,也可为证。把《朴通事谚解》与《金瓶梅词话》、《日本考》合起来看,可以得到一个假设,就是围棋数法之变更,当在明朝,多半是接近明初,或者更早。因为如果变更之历史太短,万历时人记日本方法,似乎不应该全不知道那就是不久以前的中国旧法。

    要问中国人为什么由数目改为数子,我想至少有两个重要理由。一是数子不必保留死子,既省麻烦,又可避免“臣手中尚有一子”及“乃窃数子咽之”一类的弊病。二是在有些特别形状,例如“盘角曲四”(日文“隅の曲リ四目”)照惯例是死棋。但是如果真要杀起来,进攻的一方面,要先把自己棋里可被对方用作劫材的地方,全部补好,然后打劫。对方无劫材,只可认输。所以《棋经》说“盘角曲四,局终乃亡”。这在数子时不成问题。如果数目,则在一方面自补以减对方的劫材时,如果对方不肯同样做,就可能引起争执。因此有人提议增加一条Pass Penalty的规则,即是假定一方认为棋未终局,还要继续下子而对方不肯下子;则每拒绝一次,要减一目为罚。这样才可以补救。美国友人Karl Davis Robinson即主张如此。他的大著The Structure of Go详论围棋各种规则以及各种特殊形式的处理,初稿在1946年完成,希望将来可以印行。日本棋院的《围棋规约》(1949年公布)因为没有Pass Penalty的规定,对于“隅のまがリ四目”只可以判例定为无条件死,这是不十分合理的。

    在韩国还有一种围棋的方法,名曰Potok,起头有所谓“排子”,即黑白交互占据星及星间距离相等的各要点,布阵既毕,然后开始。最终的计算方法,也有不同。排子似是中国各占对角星位“势子”的演变加繁。势子在中国的历史,恐怕甚久。《忘忧清乐集》所载各局,全有势子。其最早的两局,孙策诏吕范,晋武子诏王武子,虽属难信(因为三国两晋时棋盘是十七道或十九道,还是问题。若依邯郸淳《棋经》,古时是十七道。见小川上引文),但后汉马融《围棋赋》已说“先据四道兮保角依旁。缘边遮列兮往往相望”。所谓先据四道,也许指的就是势子。

    关于排子较早的记载,我只有一条,是金昌业的《稼斋燕行录》(亦称《老稼斋燕行日记》,我用的是朝鲜古书刊行会本)。壬辰十二月二十一日(相当于1773年1月17日),在沙河驿城内汉人刘启迪家。主人以卖盐为业,不解文字。

    堂中有棋局。使主人对着。其法皆与我国同,而但无初头排子耳。两人手皆拙。柳凤山亦拙手而在傍训手,其人称善。可笑。

    1956年2月,一位韩国友人为李丙焘博士还历纪念论丛来征文。我因听说李博士于围棋亦有同好,遂草此小考为贺。因请那位韩国友人转托朋友搜集关于排子的资料,承许善道、闵锡泓两先生供给下面一条,特此志谢。以后希望能找到更多的记载。这一条出于《林下笔记》卷二七引《春明逸史》三,云石棋诀:

    云石相公尝谓余曰,君知围棋乎?对曰,未能。公曰,虽未能,当有可知者。排四子作家,则吾手张而无外侵之患,此乃棋法之要诀也。凡人之涉世也,毋论事之大小,能用围棋作家法,则有何他虞。公言实警余而然,所以平生不忘者也。

    云石相公当即赵寅永(1782——1850年),时代不算太早。又所谓“排四子作家”也许是说的中国势子(黑白共四子),而非韩国的排子(黑白共十六子)。

    关于排子之兴,我还有一个假设,就是也许可以早到元代附近。按,元晏天章《玄玄棋经》(高昌秘笈甲集)卷首有“天复地载图”,也是一种最初布阵的方法,黑白子各三十二,各据定位。说明云云:

    先后四四上下子,次五三,次七三,递相一着,以布成图。然后递相对弈。此一时之巧制也。今人多不用此法,姑取之以备观览。

    这种布阵方法,虽与排子不同,而精神极相近。颇有先后影响的可能。这个假设有无价值,还请博雅的方家指教!

    1956年撰

本站推荐:军婚毒爱庆余年黄四娘家花满蹊周天子毒妻不好当重生之侯府嫡女超级兵王资治通鉴纲目[文白对照]皇家小娇妃三国好孩子

东汉的豪族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贪玩中文网只为原作者杨联陞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杨联陞并收藏东汉的豪族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