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玩中文网 > 生存,并不是苟活:鲁迅传 > 附录一:鲁迅古诗文的一斑

附录一:鲁迅古诗文的一斑

推荐阅读:庆余年林徽因书信集彼得大帝克林威尔清史论丛州县初仕小补拿破伦林肯苏格拉底中日战辑选录

贪玩中文网 www.tanwanzw.com,最快更新生存,并不是苟活:鲁迅传最新章节!

    我上次谈鲁迅的旧诗的时候,因为从《作家月刊》二卷二号看见了有为内山完造写的长幅,又从《国闻周报》十三卷四十四号读了为新居格写的绝句,料想鲁迅遗诗留在国内,或落在海外的一定不少,所以说“还有若干首可找,俟后再谈”。他写给内山的是:

    廿年居上海,每日见中华。

    有病不求药,无聊才读书。

    一阔脸就变,所砍头渐多,

    忽而又下野,南无阿弥陀。

    下叙辛未初春,辛未乃民国二十年也。署名的下面有着一块黑文,以打手印代名章,可谓别致。写给新居氏,见于《国闻周报》的是:

    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吟声动地哀。

    心耳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这诗据景宋从日记的抄本,“吟声”作“歌吟”,“心耳”作“心事”。写的日子是二十三年五月三十日。

    北大教授魏建功是鲁迅的弟子,他的书法擅长汉简,曾为鲁迅写过《北平笺谱》的序文,现在愿意手写鲁迅的古体诗,以备木刻;我就函托景宋去搜集。不多几天,她寄给我回信,并附抄诗一卷,是从鲁迅日记里摘录下来的,年月分明,次序秩然,并且将《集外集》、《新苗》十一和十三册所载,校对过一番,有不同处,则用铅笔注明;后又寄来拾遗,大约共计四十首光景。信中略云:“迅师于古诗文,虽工而不喜作。偶有所作,系应友朋要请,或抒一时性情,随书随弃,不自爱惜,生尝以珍藏请,辄遭哂笑。”的确,鲁迅的古诗文大都是为了有人索书而作,例如《自嘲》一首(《集外集》)是为柳亚子书的,又《所闻》一首(《新苗》十三册)是为内山夫人书的。他的古诗虽不多,而每首的意境声调,都极深闳,称心而言,别具风格。我已经将景宋抄本转致魏君了,现在只摘录数首,以快先睹而已。

    二十年十月二日,有一首《送增田涉君归国》:

    扶桑正是秋光好,枫叶如丹照嫩寒。

    却折垂杨送归客,心随东棹忆华年。

    按增田涉曾将《中国小说史略》译成日文,前年出版了。卷头有一篇鲁迅的日文序,说道:“听到拙著《中国小说史略》的日本译《支那小说史》已经出版了,非常欢喜,但是因此也感到自己的衰退。回忆四五年前,增田涉君几乎每天来寓,关于这书有所问难,偶或纵谈当时文坛的情形而愉快。那时候自己还有余暇,而且也有更想努力的野心。可是光阴如驶,现今是一妻一子成为累,书籍的搜集之类尤其视为身外的长物了,《小说史略》改订的机会或者未必有了。……”语多感慨,在这送别诗里,早就有了“华年”的追忆。

    二十一年一月二十三日,为高良(富子)夫人写一小幅:

    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

    英雄多故谋夫病,泪洒崇陵噪暮鸦。

    同年七月十一日,为山本初枝女士书一笺:

    战云暂敛残春在,重炮清歌两寂然。

    我亦无诗送归棹,但从心底祝平安。

    这首诗,景宋注曰:“上海战后有感”,日文的《大鲁迅全集》第一卷,本年二月已经出版了,附送《大鲁迅全集月报》其第一号里,有山本初枝的《忆鲁迅先生》,对于鲁迅的敏感、明断、镇静、率真、善导,以及勤于研究,非常钦佩,对于鲁迅的死,表示心底的哀悼。她是一个歌曲家。

    二十二年一月二十六日,为画师望月玉成君书一笺:

    风生白下千林暗,雾塞苍天百卉殚。

    愿乞画家新意匠,只研朱墨作春山。

    同年六月二十一日,为樋口良平君书一绝:

    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

    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

    景宋注曰:“按二十日日记,写着:‘午季芾来,午后同往万国殡仪馆送杨杏佛殓。’故诗有慨而言。另一幅写给景宋,云:‘酉年六月二十日作’,诗句同上。”

    二十三年三月十六日,“闻天津《大公报》记我患脑炎,戏作一绝,寄静农”云:

    横眉岂争蛾眉冶,不料仍违众女心。

    诅咒而今翻异样,无如臣脑故如冰。

    鲁迅虽然调平仄守格律,做近体诗,但他总不肯呆板地受这无谓的限制。例如写给内山的诗,歌麻鱼韵通用,依古时歌麻合韵,麻鱼通韵而做律诗,很是奇特的;这首戏作寄静农,又蒸侵通用,也可谓“古已有之”,《大雅·大明》七章不是“林”、“心”与“兴”合韵吗?

    鲁迅又能做骈体文,做得也极工,试观《〈淑姿的信〉序》(《集外集》),便可知道:

    夫嘉葩失荫,薄寒夺其芳菲,思士陵天,骄阳毁其羽翮。盖幽居一出,每仓皇于太空,坐驰无穷,终陨颠于实有也。爰有静女,长自山家,林泉陶其慧心,峰嶂隔兹尘俗,夜看朗月,觉天人之必圆,春撷繁花,谓芳馨之永住。虽生旧第,亦溅新流,既茁爱萌,遂通佳讯,排微波而径逝,矢坚石以偕行,向曼远之将来,构辉煌之好梦。然而年华春短,人海澜翻。远瞩所至,始见来日之大难,修眉渐颦,终敛当年之巧笑,衔深哀于不答,铸孤愤以成辞,远人焉居,长途难即。何期忽逢二竖,遽释诸纷,绮颜于一棺,腐芳心于抔土。从此西楼良夜,凭槛无人,而中国韶年,乐生依旧。呜呼,亦可悲矣,不能久也。逝者如是,遗简廑存,则有生人,付之活字,文无雕饰,呈天真之纷纶,事具悲欢,露人生之鳞爪,既娱以善始,遂凄恻而令终。诚足以分追悼于有情,散余悲于无著者也。属为小引,愧乏长才,率辍芜词,聊陈涯略云尔。

    一九三二年七月二十曰,鲁迅撰。

    此文格调之高,上追东晋,用典之富,旁及西方,如“思士陵天”两句,便使用着希腊神话中Icarus冒险失败的故事。全篇的思想和情绪又都是现代的。鲁迅因为一生常受诬蔑,在他的《世故三昧》文中,发着这样感慨的话:“……例如我自己罢,给一个毫不相干的女士做了一篇信札集的序,人们就说她是我的小姨;绍介一点科学的文艺理论,人们就说得了苏联的卢布。亲戚和金钱,在目下的中国,关系也真是大,事实给与了教训,人们看惯了,以为人人都脱不了这关系,原也无足深怪的。”人们所见不广,只看惯了金钱、亲私、受贿赂、徇情面,于是妄加推测,随意诬人,这是很可叹息的事情。我想鲁迅所指的信札集的序,大概就是这篇《〈淑姿的信〉序》罢。他对于这位金女士,确乎素昧生平,毫无关系,而付印者“属为小引”,鲁迅即不吝微劳。文字有灵,悲欢毕现,舒他人的悱愤,状恨海的缠绵,明者自会共鸣,俗子定多曲解也。

    二十六年三月十八日

    (原载一九三七年四月十六日《新苗》月刊第十六册,署名上遂。)

本站推荐:军婚毒爱庆余年黄四娘家花满蹊周天子毒妻不好当重生之侯府嫡女超级兵王资治通鉴纲目[文白对照]皇家小娇妃三国好孩子

生存,并不是苟活:鲁迅传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贪玩中文网只为原作者许寿裳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许寿裳并收藏生存,并不是苟活:鲁迅传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