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玩中文网 > 夜与日 > 第十章

第十章

推荐阅读:赣第德曼殊斐尔小说集涡堤孩永井荷风异国放浪记夏目漱石浮世与病榻日本侘寂德川时代的文艺与社会“意气”的构造西方文学史十二讲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

贪玩中文网 www.tanwanzw.com,最快更新夜与日最新章节!

    拉尔夫·德纳姆在格雷特里——胡柏律师事务所任职,办公室位于林肯客栈广场,拉尔夫每天早上十点准时到办公室。他准点守时、才能出众,在职员中脱颖而出,若非一个怪癖使他前程未卜,大可打赌不出十年,他必是行业领军人物。他的姐姐琼早已为他拿存款赌博而心神不宁。她满怀仁爱,对他细细观察,意识到拉尔夫脾性中有任性妄为的一面,不禁心生忧虑,若非在自己身上也察觉到同样的根源,她定然更加焦急。她臆想拉尔夫为着一些奇思妙想,心血来潮便抛弃整个职业生涯;那可能是某项使命、某个想法,甚至是(她这般想象)从火车上看到的正在后院晾晒衣服的某个女子。她明白,当他寻得如此美人或事业,没有任何力量能阻止他决然追求。她还怀疑他会出走东方,每逢看到他手里捧着一本印度游记,便坐立不安,仿佛他从书里感染了什么顽疾。另一方面,她从不担心拉尔夫缠身于普普通通的恋情————倘有普普通通的恋情这么一回事。她想象,他要么大展宏图,要么一败涂地,在这过程中必然寻得精彩绝伦的经历,可他的前程仍难以预测。

    事实上,拉尔夫在人生各个阶段都比同龄人更加努力上进,表现也更为卓越出色,琼的恐惧皆源自弟弟行为中一些琐事,都是些他人眼中无法觉察之处。她的着急合情合理。德纳姆一家自生活伊始便困难重重,她禁不住害怕他会突然松手,放弃拥有的一切。她从自身生活经验明白,这种突如其来想要自暴自弃、不求进取的冲动,有时候几乎不可抗拒。但就拉尔夫而言,她知道倘若他挣脱原本的羁绊,只会奔向更加苛刻的约束;她想象他在炎炎烈日下穿过沙漠寻觅河流源头或渺无人烟之地;她想象他由于当下过分执着正误对错的观念,在贫民窟里干着粗活;她想象他出于对一位身世悲惨的妇女的同情,沦为她永恒的囚徒。当他俩坐在拉尔夫卧室的煤气炉旁促膝谈心至深夜,她偷偷咀嚼着这些念头,心里想着弟弟,内心既骄傲,又极其焦虑。

    拉尔夫对将来的畅想,与让姐姐心神不宁的种种遐想相去甚远。假如琼想象的任何一种情形摆在面前,他定会一笑置之,将之视作毫无吸引力的境遇。他无法得知这些荒唐的想法从何而来。他自认努力工作、吃苦耐劳,对生活不抱任何幻想。他对未来的愿景与姐姐的预测大不相同,可随时脸不红耳不赤地公开;他自诩头脑聪明,希望五十岁时在下议院有一席位,生活体面优渥;倘运气喜人,也许能在自由党政府谋得一官半职。如此预想并不奢侈,当然也无可耻之处。然而,诚如姐姐猜想,唯拉尔夫全身心投入,加上周遭环境所迫,方使他朝着目标孜孜往前。他得日复一日不断重复愿景,直至与之同诉求、共命运,相信那便是最佳归宿,除此以外别无所求;如此反复间,他得以习得守时、勤奋之习性,仿佛在律师办公室就职便是人生夙愿,其他野心皆是徒劳。

    不过,凡虚情假意之信仰俱倚赖他人的目光。当独自一人,身边舆论全然消失,拉尔夫放任自我,脱离实际,任由思想踏上奇妙旅程,其中幻想却令他羞于启齿。梦想中,他自然扮演高贵浪漫的角色,但自我荣耀并非唯一动机。它们为他提供渠道释放现实中无处发泄的精神。拉尔夫命运多舛,认定他称之为梦想的东西,在实际生活中毫无用途。有时候,他将此精神视作最为宝贵的财富;有了它,他得以使荒地生花,治愈疾病,予世界以崭新美态;这精神亦激烈有力,倘不加约束,它舌头一伸便尝尽尘封书籍,将办公室墙上的羊皮文书逐一品尝,空留他被吮尽嚼透,无所遁形。多年以来,他一直努力控制幻想,如今二十九岁,他自认可以严格区分工作与梦想,两者比邻存在而互不伤害,为此相当自豪。事实上,他之所以能够维持自律,还得助于劳神费力的职业。拉尔夫的结论自大学毕业便不曾改变,那忧郁的信念使他相信大多数人终身迫于生计,仅能滥用无甚重要的才能,而将宝贵的天赋白白浪费,直到颓然认同,过往曾看作最为崇高的馈赠,本身既无价值,也无好处。

    无论在办公室还是在家里,德纳姆都不受待见。工作这么些年,他依然执着于黑白对错,对自控能力又太自傲;他郁郁寡欢,与周遭格格不入,每逢有人承认易于满足,他便判断他人愚蠢至极。在办公室里,他的效率明显高于别人,惹得对工作不那么上心的同僚颇为生气,当预言他前程光明,嘲讽总比祝愿多。的确,他个性强硬、自给自足,为人脾气古怪、行为突兀。他野心勃勃,渴望在社会上有一席之地,批评者认为鉴于拉尔夫一穷二白,这种想法合乎常情,却不大讨喜。

    办公室的年轻人这么想毫不奇怪。德纳姆从无渴望与他们交往,他待同事尚算友好,但仅将他们划分到与工作相关的圈子里,工作以外不相往来。迄今为止,他清晰明了地安排开支,有条不紊地部署人生,两者皆毫无困难。可就在这时,他遇上不易归类的经历。玛丽·达切特可算是混乱的起源,两年前,几乎甫一相识,她与他聊着聊着便捧腹大笑。她无法解释缘由,纯粹觉得他怪得独树一帜。两人熟稔后,他告诉她每逢周一、周三和周六的安排,她就愈发觉得好笑了,笑得他不知怎的也跟着笑了起来。她很好奇,他居然熟悉斗牛犬的饲养常识,还收集伦敦附近的野生花卉;每周他都前往拜访住在伊令的纹章学权威老托拉奥特小姐,这事总让她兴奋大笑。她想知道一切,连老太太待客时的蛋糕,她都问个一清二楚;夏天时,他俩游览伦敦附近教堂以寻找黄铜拓片,她对此兴致勃勃,将之视为两人间最重要的节目。短短六个月内,对于他那些稀奇古怪的朋友和爱好,她比他的兄弟姐妹知道得还要多,而他们跟他生活了一辈子;拉尔夫发现尽管这不大正常,却相当愉快,他对自身的观感过于严肃,得幸有玛丽稍稍调节。

    他与玛丽·达切特相处分外开心,跟她一起他变得脾性奇怪但讨人欢喜,与大多数人认识的他几无相似之处,他不那么正经古板了,在家里也不那么专横,不然肯定会听到玛丽嘲笑他,告诉他————她很喜欢这样做————他什么都不懂。她对公共问题热忱满满,使得他也对这些论题兴致勃勃;她带着他参加了数次公开集会,他便从保守党成了激进派,会议开始时他焦躁不安,最后却比玛丽还激动。

    不过,他还是有所保留,不自觉地把所思所想分类为“可以与玛丽讨论的问题”,以及“只能自己思考的问题”。她知道这一点,对此饶有兴致,她习惯了巴不得自吹自擂的年轻人,像倾听孩子般忘我地聆听。可面对拉尔夫,她却极少萌生母性,相反,一种更为强烈的自我意识油然而生。

    一天傍晚,拉尔夫到斯特兰德大街与一名律师商谈公事。暮光将尽,一排排绿的、黄色的人造灯光已然亮起,而此时乡村小路上,阵阵飘烟萦绕山间;街道两旁的橱窗里,厚玻璃板展示架上放满了熠熠闪烁的项链和擦得铮亮的皮箱。这些纷繁的事物在德纳姆眼中连成整体,眼前的一切令他兴高采烈。忽然,他看见凯瑟琳·希尔伯里朝他走来,他直直望着她,仿佛她只是脑海中不断前行的幻象。他注意到她眼神呆滞,双唇轻启,正下意识地张张合合。她恍惚的状态,连同挺拔的身姿、与众不同的穿着打扮,与周遭对比鲜明,仿佛身边经过的人群与她的方向截然相反,阻挠她快步前行。他原本心情平静,可当两人擦身而过,双手和膝盖却不住颤抖,心也痛苦地跃动。她没有看见他,继续重复说着记忆中挥之不去的话语:“重要的是人生————那不断发现的过程————永恒不息的进程,而非发现本身。”她如此专注,完全没留意德纳姆,而他也没有勇气截停她。倏然间,斯特兰德大街变得井然有序,如同音乐响起时,所有混杂不纯、互不相干的东西也各归其位。眼前的印象太过美好,他很高兴没有喊停她。愉悦的感觉愈见微弱,但也维持到律师办公室门外,方消逝无踪。

    与律师的会谈结束后,要回办公室太晚了,可与凯瑟琳的相遇让他暂且不愿回家。那应该去哪里呢?在伦敦的街道上浪荡,一路走到凯瑟琳的家门外,望着窗户想象她在里头,似乎也不坏;他旋即拒绝这想法,脸都几乎红了,就像是不经意间一时冲动摘下一朵花,却因羞愧立马把花扔掉。不,他会去看望玛丽·达切特。这时候她该下班回家了。

    拉尔夫不期而至,令玛丽措手不及。她本来正在洗涤室洗刀,让他进屋后,她走回洗涤室,打开水龙头开到最大再关掉。“好了,”她把水龙头拧得紧紧的,心里想道,“我不会纠结于那些愚蠢的想法……”“阿斯奎斯先生真该被绞死,你不觉得吗?”她往客厅问了一句,走出去跟他一起,边擦手边诉说政府如何回避妇女选举权问题。拉尔夫无心谈论政治,但不得不尊重玛丽对公共事务的兴趣。她倾身向前捅了捅火,以清楚明晰的言语,像是在讲台讲课似的表明观点。他边看着她边寻思,“要是玛丽知道我几乎下定决心走到切尔西,只为了看看凯瑟琳的窗户,该觉得我多么荒唐。她不会理解的,可我非常喜欢她这种个性。”

    两人就女性该采取什么行动讨论了一阵;拉尔夫对论题兴致渐浓,玛丽却无意识地任由注意力涣散,心里祈求与拉尔夫谈谈自己的感情,起码聊一些个人话题,好知道他对她的看法;但她竭力抑制这愿望。可惜,她无法阻止他发现她对他的发言缺乏兴趣,渐渐地两人默然不语。拉尔夫脑海里思绪连绵,每一个想法或多或少与凯瑟琳相关,要么与她所激发的浪漫冒险的幻想相连。所有这些胡思乱想,他都无法与玛丽分享;他同情她,她对他的感觉一无所知。他沉思:“这就是男女不同之处,她们毫不罗曼蒂克啊。”

    “好吧,玛丽,”他终于作声,“要不你谈谈好玩的事情吧?”

    他讲话的语气令人恼火。通常而言,玛丽没那么容易被激怒。可这天晚上,她语气严厉地回击:

    “我想,你大概认为我这人毫无乐趣吧。”

    拉尔夫思索片刻方回答:

    “你工作太累了。并不是你体力跟不上了。”看见她不屑地大笑,他加了一句,“我的意思是,你太沉迷于工作了。”

    “那样不好吗?”她问,手捂住了眼睛。

    “我觉得不好。”他猛地回答。

    “但就在一周前,你刚说过相反的话。”她语带愤懑,情绪却变得异常低落。拉尔夫没有觉察,还想利用机会给她说道说道,谈谈何为适当的生活方式。她听着听着,心里清楚得很,他肯定是受别人影响了。他告诉她,她该多读些书,便会发现还有别的观点值得斟酌。最后一次见他时,他正与凯瑟琳离开妇女参政权办公室,于是玛丽把这一变化归因于凯瑟琳。估摸凯瑟琳告别她所鄙视的场所后,发表了一通批评,又或许她的态度已然说明一切,无需冗述观点。不过,她清楚拉尔夫绝不会承认自己受到任何人影响。

    “玛丽,你的书读得不够多,”他评论,“你该多读点诗歌。”

    的确,玛丽读的书大多与工作、考试相关,自从来到伦敦,看书的时间更大幅减少。通常人被训诫自己读诗不够多,总不免恼火,但玛丽听了只是把手从眼睛上移开,双眼注视前方。她自顾自想着:“我之前说好不会这样的。”于是她放松肌肉,冷静理智地请教拉尔夫:

    “告诉我,我该读些什么。”

    拉尔夫不由自主地被玛丽激怒,他提起几位伟大的诗人,以此批评玛丽那不尽如人意的个性和生活方式。

    “你与不如你的人交往,”他为下面不合情理的批评热身,“你按照老一套规矩行事,因为那样简单舒服。你缺乏明确的目标。你有着女性常有的吹毛求疵的习惯,无法辨别轻重,而那是所有机构崩坏的原因,也是女性参政权这些年来停滞不前的缘故。客厅聚会、集市集会,这有什么作用?玛丽,你要的是主意;你要抓住重点,无惧犯错,不拘小节。为什么你不把事情放下一年,先到处游历去看看世界?不要一辈子当井底之蛙。你不会满足的。”他总结。

    “我也这么想过,我指,我对自己的看法与你的一致。”玛丽回应。她认同他的想法,吓了他一跳,“我想到处走走,抛下这些烦心事。”

    两人一时无语。拉尔夫说:

    “可是,玛丽,你没有把这当真,是吧?”他已经不再懊恼,她语气中那无法掩饰的沮丧,让他后悔先前不该故意伤害她。

    “你不会一走了之吧?”他问。看她不说话,便继续请求,“噢,你千万别走啊。”

    “我也不确定自己想怎样。”她回答。她几乎忍不住讨论起某些计划,拉尔夫却没有鼓励她往下讲。他陷入执拗的沉默当中,玛丽心想她千小心万小心,还是止不住思虑彼此的感觉,思索他俩将何去何从,才引得隔阂渐生,两人缄默无言。她感到,他们的思想如同两列长长的、平行的轨道,总是紧密相依,却从不重合。

    离去时,他除却出于礼貌祝她晚安后便一言不发。她坐了一会儿,回忆他说过的话。如果爱情如烈火,将人融为山中奔流,玛丽爱德纳姆的程度只不过与她爱扑克牌或是钳子的水平差不多。也许极致的激情极其罕见,而她脑海里的已是爱情最后阶段的形象,彼时,激烈碰撞的力量已于年久月深中逐渐消磨。像大多数聪明人一样,玛丽是个自我主义者,在某种程度上非常重视自身的感受。本质上她也是一名道德主义者,得时不时检视自己的感觉是否越界。拉尔夫离开后,她细细思量,觉得学习一门语言挺不错的————意大利语或德语都行。然后她打开一个抽屉,从中抽出厚厚的手稿。她通读全文,不时从页面中抬头,好几秒钟想念着拉尔夫。她尝试核实他身上引起她感情的每一样素质,她说服自己,他的种种优点多少因着她才存在。想罢她重新读起了手稿,感慨要写语法正确的英语散文真是世界至难。不过,她想自己的时间比起思考语法正确的英语散文或是拉尔夫·德纳姆的时间要长许多,也许这又徒增争议,到底她是否坠入爱河,假如答案肯定,该如何归类她的热情呢?

本站推荐:洛丽塔十字军骑士少年弃儿汤姆琼斯史基地边缘大象的证词曾国藩传野鸭小妹妹欧洲文明史

夜与日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贪玩中文网只为原作者伍尔芙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伍尔芙并收藏夜与日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