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玩中文网 > 资本积累论 > 第三十三章 递增和递减的报酬

第三十三章 递增和递减的报酬

推荐阅读:赣第德曼殊斐尔小说集涡堤孩永井荷风异国放浪记夏目漱石浮世与病榻日本侘寂德川时代的文艺与社会“意气”的构造西方文学史十二讲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

贪玩中文网 www.tanwanzw.com,最快更新资本积累论最新章节!

    我们已经超过了在我们的一些简单化的假设下所能讨论的各项课题的范围,多谈无益;以后各章打算只就那种使我们的论证和经济文献里一向详细推敲的某些问题发生关系的环节,约略地说一说。

    大规模生产的经济

    我们在以前的部分里,始终在这样一个假设下进行分析,即每人产量是和产量的总的规模没有关系的。产量的长期增长(不同于周期性变动的那种暂时的上升)是一种缓慢的过程,当这个过程继续进行时,劳动对土地的比率、机械化程度和技术的状态大概都会变动,使自己适应总产量的改变,因此决不可能精确地断定什么效果是由于经济组织的规模,什么是由于发展中的其他因素。然而,大致地辨别规模和生产力的一些关系,还是可能的。

    一个工厂的规模 为从一个工厂里生产出较大的产量而采用的那些技术,一般说来都能产生较大的每人产量,达到一定的规模。这是由于人们熟悉的分工的节约和设备专门化的节约。这些节约正是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的基础,因为把大批工人组织起来的企业家假如不能比工匠用较低的价格出售产品,而同时至少给予工人以一种足敷生活的工资,资本主义制度就不可能生根。

    对少数一些商品来说,这些内部的节约 都能继续到一种很大的规模,可是在大多数生产事业方面(处在任何特定的技术发展阶段)一个工厂的最低限度的有效力的出产率属于中等规模。

    在大多数生产事业方面,总有未用完的属于规模方面的内部的节约,即使在一种商品的全部市场是一个工厂的技术上最适宜的产量的很多倍的时候,也是如此。这是由于三种主要原因。第一,在变化无常的世界里,每个企业家想要搞许多方面的生产,以便在一种东西销路不好的时候,可以依靠另一种。既然许多公司只经营一个厂,这意味着在一个厂里生产着很多花样不同的东西(从一种纯技术观点来看这个问题)。第二,每个企业家给每一样商品的小量销售额建立信誉比给任何一样商品的大量销售额建立信誉较为容易。由于风险以及竞争不完全而受到障碍的潜在的节约,不能因市场的全面增加而获得解放,并且它和整个产量的规模方面的节约问题的关系,只以整个经济组织的规模对某些市场里竞争条件的影响为限。

    第三种阻碍着潜在的内部的规模方面的节约的力量,是运输费用。容易腐坏一生产出来就必须卖出的商品,或者笨重的或者容易打碎因而其运输费用比销售价值高的商品;根据特殊顾客的条件由成衣匠缝制的商品;必须通过卖方自己的分配网送到顾客家里去的商品(例如煤气);以及直接对买方执行的服务,都有一种在地理上受到限制的市场。因此任何一个供给来源的经营规模多半决定于附近市场的密度。就这些特殊商品来说,只需把有关人口集中在较小的空间范围里,在规模相当小的总产量下潜在的节约就可能充分发挥作用,可是当其他因素(这些因素我们即将讨论)使经济组织所占的空间扩大,以致它的总面积的增长至少引起某些部分中密度增加时,这种发展会在这些类型的商品方面促进生产力。

    一个公司的规模 一个经营许多工厂的公司可以在这些厂之间实行专业化,从而达到技术上的经济合算(虽然即使这样做,风险因素还是可能使各厂的产品分成多种多样,以便备厂可以分得任何订单的一部分)。这是一种强大的影响力量,有助于促进公司的发展,且从而减少每个市场上的竞争者的数目,可是规模方面的潜在的节约由于技术改变而不断地被造成和消灭,以致即使那些最成功的公司的规模也可能和任何特殊时候的技术上最适宜的条件不合。大公司除了大规模节约以外还具有其他的有利条件:对资金的掌握,跟供给者讨价还价的能力,能吓倒潜在的竞争者,等等。由于这些原因,在许多行业方面企业公司可能有一种趋势会发展到超过技术上经济合算的最高限度所容许的规模,并且会形成大规模生产的不经济,由于在庞大的组织中出现的官僚主义式的动脉硬化。 注273 一个经济组织一经超过一种很普通的总规模,大概很少会有那种情况,即一种商品的全部市场不足以维持一家具有最大效率的规模的公司(有别于战略上最强的公司),虽然有一些极特殊的例外,如果所生产的东西(例如汽车)是由于很多的零件构成,因而有无穷的专门化的机会。除了这种情况,一个大经济组织比一个小经济组织优越,它的有利条件就在于可能有许多的公司,因而比较不容易受独占的折磨。

    一种产业的规模 有一些外部的节约 ,决定于由许多公司构成的一种产业的规模————资本设备生产者的发展已专门化于供给这些公司的需要和训练其职工及技工的设施。这种外部节约中有些决定于产业所在地的集中(只有在大家都在那里经营的中心地点经营工厂的那些公司才享受得到这些有利条件),有些决定于整个经济中那种产业的规模,所有分散各处的工厂都能同样地享受得到这种节约的好处。 注274

    这一种节约,由于整个经济的发展而发挥作用,可是容易和资本积累以及技术进步牵连在一起,无法分开,因而有一种锯齿式的影响————一种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如果是从较大的规模缩小到现在这样的,它的每人产量就会比一个初次达到这样规模的产业大,以致纯粹规模的影响和其他影响区分不清。 注275

    标准一律的节约 在所有这些情况下,有关系的是某些具备特定规格的商品的市场大小;在一个由爱好标准化消费者构成的小型经济里,比在一个含有一些怪癖人物的大型经济里,会有较大的节约。 注276 (爱好标准化的消费者的钱能换到较多的东西,虽然怪癖的人也许能得到较多的趣味。)广告的目的之一是造成爱好的一致(往往利用人类害怕被人看作怪癖的心理,加以诈骗),以便为特殊的供给者取得大规模生产的经济。

    经常费方面的节约 对整个产量来说,主要的一些大规模生产的节约和任何个别商品没有关系。 注277 这种节约之所以产生,是由于某些服务事业,例如一切产业所需要的运输系统、银行系统等,假如不能大量提供设备能力,就根本不能为任何服务提供设备能力。一条能够每月运一小件货物的铁路线,不能没有每小时运输许多吨的能力,其每吨的边际成本比那包括对轨道投资的报酬在内的平均成本低得多。这种服务,对总产量的关系,类似一个个别的工厂的经常费对它自己的产量的关系。

    专门生产设备的各基本工业(钢铁、机械)处于大致相似的地位。只要它们享有大规模生产的节约,它们依赖任何一个工业中正在进行的总投资的规模的程度,远不及它们依赖整个产业中总投资的规模。

    就这种类型的节约来说,锯齿式的影响是很显著的;经常的投资一经固定,总产量的规模缩减就会引起投资上的损失,而不会引起每单位产量的现时成本的增长。

    土地的专门化 比工业上由于大规模生产而造成的节约重要得多的,是由于占有一片大土地而产生的那种大规模的节约。 注278 实际上土地对各种不同用途的适宜性决不是一律的,使各不同地区的土地专门化,即专用于各种不同的生产,可以造成很大的节约。

    处于一块小空间里的一个孤立的小经济,必须按照它的需要的比例从自己的土地上取得粮食、饮料、纺织纤维和建筑材料,而不是按照它的土地在这些东西的生产上最合宜的比例来进行生产。当它在地理上扩大,并且发展运输设备时,即使新土地和老的完全一样,它可以通过专门化生产,而取得巨大的节约(一部分最好的牧场被种上了小麦,因为最好的麦田所产的小麦不敷需要————有了较大面积的土地和较大的市场以后,各种类型的土地就能分别用于最适宜的方面)。可是新土地决不会和原有的土地完全一样;它含有不同的矿物和不同的土壤。本经济的基本需要现在可以用花费较少劳动的新方法来满足。

    一般地说,土地专门化的利益非常重要,以致使任何特定的劳动力量分散到广大的各处地方(铁矿在地图的一个角落,河口在另一个角落,葡萄园又在另一处)。当总的劳动人数不多时,这需要很高的运输费用,并阻碍工业方面许多潜在的经济合算,这些经济合算的作用正随着人口密度的增加逐渐地发挥出来。

    最合宜的人口密度

    由于这一切原因,每人产量有一种倾向,即它会跟着特定的空间范围内总产量的规模一起增长,而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无论是它的简单形式(每亩土地上的劳动的增加会减少每人产量)或者它的被窜改过的形式(积累中的一种耗用土地的偏向),一般说来,只有在产量已经达到一定的规模以后,才会开始减少每人产量。这引起了一种想法,认为也许可能根据那种能使每人产量扩大到最大限度的规模,来给任何特定的空间规定最合宜的人口规模;可是这样的想法,由于许多原因,是不能令人满意的。

    第一,最合宜的规模往往会随着技术发展和资本积累而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特别是,运输设备的发展往往等于人口密度的增加,因此在一代中看来显然低于最合宜密度的人口,在下一代中也许会不再低于最合宜的密度,虽然人口并没有增长。

    再说,经常费方面的基本投资(公路、铁路、排水、矿井等)一经按照人口多的需要建成以后,当人口缩减时这些投资并不消失,因此可以这样推测:这些投资一经完成,不管人口怎样,总略多于最合宜的人数。(后面我们将回过头来讨论这个问题。)

    第二,如果把这种说法应用到整个经济的某些特殊部分(比方说一个国家所占的领土面积),最合宜的密度决定于那个较大整体内当时所有的贸易的设施。在完全的平静状态以及全世界自由贸易的条件下,一个小小的人口,在范围很窄的若干种产品方面高度专门化,就可以分享整个世界的大规模经济的利益;这种人口,如果变得大一些,也得不到什么好处。假如和外界隔绝,不得不少量地生产自己所需要的各种东西,它就会发现总产量的增长会带来重要的大规模生产的经济合算。贸易方面不断变化的条件会突然地改变最合宜的密度,这种改变的速度,比人口造成的改变快得多。

    第三,根据每人产量计算的最合宜的密度这一概念,不涉及分配问题。较大的人口密度可能由于工业方面的经济节约而引起更高的每人产量,可是同时使地租在总收入中占取较大的份额,结果工人的生活会降低,虽然整个经济比以前富裕。

    和这有关的是,不同商品的相对价格会跟着一个特定的空间范围内总产量的规模一同变化。土地专门化的主要节约一经实现,日益增长的人口密度的其余的种种节约对工业品的影响可能比对粮食的影响更大,结果人口增长所带来的物价变动,会朝着提高粮食价格(相对于工业品而言)的方向发展,并降低那些(社会上较穷的一部分)把自己的消费的最大部分用在粮食方面的人的实际收入。(这一类问题,到现在为止,由于我们假设代表消费品的复合商品的构成不变,始终不在我们的分析所考虑的范围以内。)

    再则,土地本身是一种极端重要的消费者的资本财货,不管它的服务是被个别的人消费(私人花园),还是集体地消费而由个人付出代价(高尔夫球场、假日游乐场所),还是集体消费集体出钱(公园、城市中规模宏大的运动场),还是集体消费而不须出钱(郊野地区)。

    人口密度的增加所带来的以土地计算的每人实际收入的损失,很大一部分由于同时发生的货币价值的增长(较高的地租,假日游乐场所的较大的利润,等等)而被掩蔽,而另一部分根本无法计算,因为那是一种没有价格的利益的损失。

    最后,人口的密度对有关民族的爱好和特性具有非常深刻的影响。对一个加拿大的捕兽者和一个伦敦的推手车者两人的实际收入进行比较,没有多大意义。只有在一个特定的社会里考虑小差别的时候,这种比较才有意义。可是只有在关于相当大的差别方面,我们才可以希望辨别清楚规模大小的影响和在实际情况中跟这种影响联系在一起的(虽然不是生来就决定于这种影响的)技术上的差别。

    还有另一些理由会完全损害最合宜的密度这种概念,即使它不被以上这些反对理由所打倒。密度的差别经过一种变化的过程而发生,这种过程包含移民或者特殊的家庭生活方式;而且从一种人道的观点来看,这种变化过程所留下的后果也许比已经发生的一种变化的后果重要得多。

    人口和投资

    即使我们认为人口的最合宜的数目这一概念是飘忽不定的,我们还是可以讨论这样一个范围较小的问题,就是,人口的增加在任何特定的情况下将怎样影响每人收入。

    一个成熟的经济 首先考虑一个早已奠定了经济的经常设备(运输系统、专门生产技术设备的工业等)的基础的资本主义经济,那里的人口有足够的密度来实现工业方面最重要的大规模的节约。如果人口不变,所有的积累都会去提高每人占用的资本和改善居住标准。当积累继续进行时每人产量会增长。在没有技术进步的情况下,机械化程度会提高;随着时间的进展实际工资会增长,利润率会下降。

    如果人口在增加,积累的一部分就必须用来维持实际资本比率和居住标准(并且如果积累不够和人口的增长成比例,实际上实际资本比率就会降低或者长期失业就会增加)。 注279

    因此,很可以这样推测:过了几年以后,一个有代表性的工人家庭,如果人口数目没有增加,会比假如人口数目有了增加时,生活得好一些。

    无论在哪一种情况下,总产量都会增加,并且在关于经常设备(运输等)上的大规模的节约方面,这两种情况之间不会有多大的差别。可是在每人收入已经增长的场合,可能有较多花样的各种商品被消费掉;在制造业的一般运转中,消费构成不变时,比增加较多的花样时,特定的产量的总增加可能发挥较多的大规模节约的作用。因此,在这一方面,较大的人口有一些便宜。可是,从一个代表性的工人家庭的观点来看,这一点便宜可能因地租增长(使工资吃亏)以及损失自由土地的享受而被抵消。

    在人口不变的场合,企业家也许被劳动缺乏所迫而加速技术的进步。如果这样,利润率下降的倾向就被抵消,甚至变为相反的倾向。

    如果企业家不这样做,如果他们在利润率下降的情况下不敢继续投资,经济就陷入停滞。

    在这种时候,合理的补救方法是改变经营方式,例如实行集体合作的投资(在工业上和房屋筑建上都这样做);或者设法使工人的实际收入增长(比方通过对利润征税以及增加社会服务事业),从而减少维持充分就业所需要的投资额。

    然而,那些认为经营方式神圣不可侵犯的人,主张提高人口出生率,理由是人口的增加会需要投资,这种投资可以在利润率不降低的情况下进行。

    据此推论,似乎很可以假定,在一个成熟的经济里,人口的任何增加会降低每人产量增加的速度。相反的说法是不是适用呢————人口减少会不会提高每人产量?

    如果家庭人口的减少是由于某种根深蒂固的心理病态或是生气丧失的结果,那是一种糟糕状态的症候。如果那是婴儿死亡率降低的一种反作用的结果(这种反作用过分了一些),那是一种大多数人认为可取的状态的症候。处在这个水平上的种种考虑比经济后果更重要。就这些经济后果来说,人口的减少显然会提高每人产量。每人占用的土地增加了,即使没有新的投资在进行,每人实物资本也会增加,因为根据较大人口的需要而建立的设备(铁路、船只、工厂建筑)很大一部分有很长的寿命;很久以前在开发土地方面所投的投资是永久性的;房屋的寿命也长,当人数缩减时,房屋和需要住房子的人相对地来说变得更多了。

    每亩的产量和每单位设备的产量降低,地租和准租金就降低。实际工资增长而利润减少,企业家受到资本价值的损失。

    这使得经济组织比在人口的数目单纯地不增加时更容易陷入停滞状态。一个日益减少的人口的年龄构成(儿童对老人的比率较小),从严格的经济观点来看虽然不一定有害,也有明显的缺点。统计学家根据现在的趋势推算今后一个世纪的情况时,预言会造成种族自杀。由于这些以及其他的原因,人口减少说起来很不好听,一般地在公众看来它是一种国家的灾难,虽然这对本国的地主和资本家来说比对工人来说显然尤其是一种灾难。

    一个日益发展的经济 我们现在转到一种大不相同的情况。考虑一个经济,它刚开始从事于基本投资,并且在一套有意识的计划下经营,而不是在资本主义的经营方式下经营。工资保持得不变,全部剩余(减去行政费用以后)用于建立工业和教育方面的基本设备,以及计划新的城市,在那里从农业上吸收过来的农户将成为工厂工人。

    只要劳动的边际产物超过工资,人数的任何增加都会增加投资总额。在增加的可以使用的工人中,只有一部分必须用于供给全部新工人的消费,其余的人可以去增加用在投资方面的劳动力量。在还有余地可用的时候,可以将较小的一部分投资用于开发新土地和购置农业上节省劳动的设备,从而防止劳动边际产品的降低(当就业增加时),所以人口的增加要继续很久一个时期以后,总投资随着人口的进一步增加而增加的说法才会失效。

    总人口需要达到一定的数量,才可能在基本投资完成以后实现土地专门化的主要节约和工业的大规模节约;如果总人口还低于这个标准,那么从很长期的观点来看,人口的增长是有好处的。

    即使人口已经多得足以构成一种根据任何合理的估计最后将证明是最合宜的密度,人口的增长在相当时期内还有好处。基本投资需要经过一些时间才可能产生任何成果,当基本投资完成时,还有一段给消费品工业提供设备的过程必须经过,然后消费的增长才可能实现。投资以最大可能的速度进行而每人消费不变时,那种消费品贫乏的时期,由于用在投资方面的劳动数量增加而缩短。人口的增加使得生活标准开始提高的日子早一些到来。在这以后的某一时期,生活标准将低于假如(这时候)人数较少时会发展形成的情况,因为人数越多,每人占用的资本增长得越慢。可是生活标准在不太远的未来能从最初的低水平提高起来的前景,比能在很长的时期后有更大的提高的前景,也许要重要得多。

    人口过剩 现在来考虑一个一向处于原始停滞状态中而人口密度非常之大的经济,在它那里(使用着当时通行的技术)农业上劳动的边际产品差不多是零。农民的平均收入只够维持一种贫苦的生活,地主和贷款者消费掉全部地租和利息,或者如果他们节约储蓄,他们就积聚黄金,不积聚生产的资本。要突破这种局面,必须人们开始投资。有劳动可供使用,因为各农民家庭可以很容易地分几个成员到工业里去,因此而引起的农业产量的损失很小(即使有损失的话),因为在农业方面劳动的边际产品本来很少。可是那些已经离家的工人们的家属却非常高兴,因为以前必须和那些工人共同吃的东西现在全部归家属受用。

    如果能够迫使或者诱得地主们削减消费,技术剩余的一部分就可以用于投资,可是这不能省出很多粮食,因为纵然把地主们压低到农民的标准,少吃的东西也不会很多————地主的高级生活标准主要地在服务和奢侈品方面。

    没有种种能提高粮食总产量的节省土地的投资,积累的过程就不能大规模地开始。即使人口不变情况也不容易控制。如果人口在任何情况下都在增长,或者如果消费一有增长就会降低死亡率,从而使人口增长,各种节省土地的投资的利益实际上就会被消耗掉,潜在的积累就不能实现。

    马尔萨斯学说 在差不多近似这三种类型的情况中存在着节约这回事,说明为什么现今在人口问题上有很多不同的看法,以及为什么在不同社会里人们对马尔萨斯的评价大不相同,且不说宗教和意识形态上的分歧。

本站推荐:洛丽塔十字军骑士少年弃儿汤姆琼斯史基地边缘大象的证词曾国藩传野鸭小妹妹国盗物语

资本积累论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贪玩中文网只为原作者琼·罗宾逊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琼·罗宾逊并收藏资本积累论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