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玩中文网 > 龙与洋鬼子 > 第十二章 专制“君主”的倒台

第十二章 专制“君主”的倒台

推荐阅读:赣第德曼殊斐尔小说集涡堤孩永井荷风异国放浪记夏目漱石浮世与病榻日本侘寂德川时代的文艺与社会“意气”的构造西方文学史十二讲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

贪玩中文网 www.tanwanzw.com,最快更新龙与洋鬼子最新章节!

    (1916年6月6日)

    这一夜温暖无风,一弯新月细得不真实,仿佛是昏暗天穹上裂开的一道缝隙。

    整座城市都没有入眠,在不安中等待着。警察沿街巡逻,骑兵的分遣队从马上下来,小心翼翼地部署在隐蔽的地方。政府大楼上的五色旗帜降下了一半。所有的政府大楼都受到严密监视。

    在一位日本指挥官的建议下,公使馆区宣布进入戒严状态。奥地利人用沙袋建起路障,后来又被拆除了。英国公使命令“一切照常”,而他的法国同仁则命令法国人居住区的妇女和儿童都搬进使馆区。

    在我的小庭院里,佣人们正在忙碌地加固大门,以防士兵失控作乱。房子的后院住着一对焦虑的中国夫妇。他们把两个年幼的孩子留在家里睡觉,自己来到我这里寻求在蓝黄双色的瑞典国旗下的庇护。

    数百个富裕的中国家庭已经在白天的时候经铁路去往天津,留下来的也在小心地准备面对有可能发生的一切。很难猜到穷人们的感受和想法,但是街上气氛很紧张。人们对银行的延期偿付恨之入骨,因为这种做法使政府发行的纸币成为一张废纸,结果导致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几乎断货。

    午门和护城河

    在过去几个星期、几个月里积累的压力因为一个事件导致了大爆发。这个事件传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这次危机撼天动地,中国风雨飘摇。事件中的核心人物似乎已经采取了唯一可行的解决方案。袁世凯是一位独裁者,一位总统帝王。人们愤怒地指责他,这种压力让他的身心崩溃,一病不起。他在卧床几周之后,终于在今天十点半离开了人世。

    对于中国的命运而言,袁世凯所做的是一项重大的事业,然而如今他的事业已然是穷途末路了。

    1859年,袁世凯出生在河南省的一个中产家庭。他通过军事训练后晋升为一名军官。到了1882年,他进入公众生活,在派往朝鲜汉城的部队中担任一支队伍的指挥官,负责维护中国的利益。这标志着一场充满变数的痛苦斗争拉开序幕。在斗争中,中国和日本或公开或秘密地争夺对朝鲜的影响力。从1885年开始,袁世凯在汉城驻扎,担任清朝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全权大臣,是这场斗争的中方核心人物。斗争一直持续到1894年日本诉诸武力,中国失去了朝鲜。袁世凯的敌人立刻把大部分责任推卸到他的身上。毫无疑问,他花了几年时间才在1896年重获信任,被派到天津练兵。

    袁世凯

    两年之后,袁世凯先是在各派之间起到制衡的作用,后来最终成为这片土地的统治者。光绪皇帝对改革持有友好态度,他决心摆脱皇太后的强大影响。为此,皇帝命令袁世凯率部队进京。袁世凯把皇帝的目的告诉了后党,并因此引起了太后的反击,导致光绪帝被终身软禁在三面环水的中南海之南海瀛台。下属的背叛给皇帝带来了灾难性的结果,然而这位不幸的皇帝永远都没有机会对这位下属发泄他的愤恨。但是,在光绪和慈禧太后都死了以后,光绪皇帝的兄弟,也就是新任的摄政王却将袁世凯贬回老家,使其颜面扫地。

    1911年10月清王朝受到了革命的威胁,因此召回了被贬的袁世凯。在进入北京时,袁世凯展示出自己的军事实力,这说明他才是局势的主宰者。在制衡方面,他过去就是个高手,如今他再次成功地运用这个策略。当清王朝土崩瓦解,新的时局开始明朗,他就开始掌舵民国。在中国的重重内部困难中,袁世凯引领了新的时代。同时,人们对他给予了深切的同情和很高的期望,特别是西方各国。他们在1913年春天重新筹备了两千五百万英镑的贷款供袁世凯使用。

    开始时,中国处于分裂之中,自治省都不愿意臣服于一个中央政府。袁世凯过早地尝试了议会制度,因而立刻就失败了。在此之后他很快就成功地把权力掌握在手中。1这位中国的实权人物在他的鼎盛时期实行的族长专制式管理在很多方面都很像瑞典国王古斯塔夫·瓦萨(Gustaf Vasa,1496——1560)的统治方式。他事无巨细地渗透进每个管理细节,大臣们的作用就是充当总统的摆设。袁世凯不寻常地一肩挑起巨大的担子。我们必须承认大多数改革的要求还未得到满足,转型也因此尚未完成,一些旧制还没有肃清,而新的变化也还没有充分发挥作用。但是在袁世凯去世的时候回头看,他的做法毫无疑问是具有重大意义的。

    在1914年至1915年期间,尽管有外部的困难,但是看起来袁世凯还是带领他的国家走向了更好的时代。1914年8月欧洲爆发战事,北京有很多令人沮丧的预言。预言表明,没有外国的经济支持,中国很快就会崩溃,陷入经济困境。这些预言完全落了空。中国政府在各个方面都完成了它的经济义务,从总体上看也采取了一些策略。虽然国情复杂,军队缺少弹药,但是中国还是坚持保持中立的立场。

    1915年1月,日本政府极其简单粗暴地要求中国无条件接受一系列让步,这些让步会使中国沦为日本的附属国。由于中国的政策十分坚定,日本并没有能够利用中国的孤立和防御力差的特点在欧洲战争期间发一笔中国财。虽然中国还是对日本做出了一些让步,但是中国逃脱了危机,保持了国土完整。袁世凯一直以来都是消极抵抗派的核心人物,这一次却大受欢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支持。2

    接下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导致了袁世凯悲惨的结局。但是,即使由中国人来看,这些事件发生的时间也很接近,因此很难做出公平的判断。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一个外国人能够把一桩桩事件联系在一起,做出总结,并且谈一谈隐藏在背后的模糊不清的原因,那么他就应当很满足了。

    比如,有个公开的疑问:袁世凯是什么时候开始进行秘密的帝制活动的?或者他只是在拥护帝制一派的建议下顺势而为?3实际上,早在前一年夏末时,有一场旨在恢复帝国的运动席卷中国,袁世凯就是这个统一的新王朝的“奠基人”。立宪派的人纷纷努力给这种宣传打上革命的标签,但是最终被压制了。政府机构越来越公开地服务于帝制活动。当局巧妙地组织了无记名公民投票,投票一致同意恢复帝制,拥立袁世凯登基。袁世凯先是拒绝这个提议,但是在第二次提出这个建议时,他表示“顺应民意”。正如之前所讲,我们不能对袁世凯的动机作出决定性的判断。但是看起来这样做很可能是出于他的野心,他渴望确保自己就任,避免总统大选会出现灾难性的竞争;但也可能是真的出于他的爱国之心。可以确定的是,袁世凯独自居住在皇宫中,闭目塞听,他有可能相信帝制派操纵的“民意”是真的。

    1915年12月10日,在北京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投票,满族贵族(贝子)溥伦积极号召人们拥戴新皇帝。但是,即便这些做法在当时很有效果,却让政治舞台的根基开始动摇。

    任经界局督办的蔡锷将军是年轻军官中最活跃的一位。他用浪漫的手段离开了北京4,再次出现却是在西南部的云南省。他曾经在那里担任督府,因此在当地很有势力。蔡锷和该省的新任督府共同宣布,由于袁世凯背叛了共和宪法,云南独立并且对袁世凯起义。中央政府匆忙组织部队应对云南。刚开始的时候,看起来很容易就可以镇压这次起义。但是到了1月中旬,云南临近的贵州省也紧随其后,这两个省份仅仅靠明显落后的部队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到了3月中旬,广西也加入了“捣乱”的省份,各处都出现了不安定的迹象。北京的统治集团做出了让步:3月21日袁世凯宣布退位,重新称总统。这个姿态最初看起来会缓解当时的紧张局势,但是叛乱的省份坚定地要求袁世凯退出政坛。通过建立负责任的内阁来安抚南方的做法毫无效果。广东、浙江和四川,一个接一个表示不满;北方省份也相继出现躁动迹象;四川政府军通过采用蔡锷的战略,站上了一个重要位置。

    与此同时,由于很多军事企业进行破坏,国家经济的困境仅用“尴尬”一词无法形容了。各省不会再缴纳税金;另一方面,以日本为首的盟国接管了先前由外国银行控制的盐税。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两家国家银行为了维持军费开支,不得不动用储备金,直至难以为继。因此,这两家银行的纸币宣布“延期偿付”,从5月12日起暂停赎回。

    袁世凯现在的处境确实可悲。很明显,他原有的权力已经四分五裂,再也撑不了多久了;但是另一方面,如果他以一个普通公民的身份离开由保镖严密保护的宫殿,将是十分危险的。最终,过度的压力和紧张破坏了他原本强健的身体。最后几周,他已经无力再争取什么了。今天死亡终结了他不寻常的职业生涯,但这也是一种仁慈的解脱,让他免于更加悲惨的命运。

    如上所述,也许还要过上几个月,甚至是几年才可能对目前的危机作出比较公正的总结。对立的军队相互指责对方自私自利。但是,其实双方的中伤都很不公平。可以说,袁世凯有可能既渴望荣耀和家族的发达,又相信自己在完成祖国的责任,被帝制派误导,登基做了皇帝。也可以说,革命家们下定决心,拼上一切去阻止帝制运动,因为他们觉得帝制会威胁接下来几年的改革。对于一代新王朝缔造者袁世凯的批评是相当严重的。据说虽然他废除了清王朝,不过他过去得益于清王朝的栽培,也习惯于清政府的管理方式,所以当他掌权以后,也错误地采用了相同的专制。而辛亥革命就是对此进行的剧烈反击。他并不是共和制国家的第一个领导者,但是袁世凯却越来越把这个国家当成家族产业。暴露他意图的一个事实是,在帝制运动期间,他的很多朋友以及这个国家的栋梁之材辞去了政府的职务,或是用其他方式表示他们的异议。有个例子值得我们注意,前农商总长张謇是袁世凯的老朋友,他是中国最受尊敬的老派官员之一,他就曾礼貌却深刻地批评了袁世凯。

    前门,是连接城南的汉人城与城北的满人城的大门,在门前有北京的两个火车站,左边背景中可以看到通往汉口的车站,此外还有通往奉天(Mukden)的火车站,这幅照片是在这里拍摄的

    尽管功过参半,袁世凯依然是一位杰出的人物。这位小个子男人有着强大的灵魂,一些众所周知的事情都能体现他的性格,比如他惊人的工作能力和巨大的胃口,以及在他的棺材旁伤心落泪的12位寡妇和30多个孩子。

    今夜,北京意难平。明日,军阀混战即将拉开序幕。

    有耐心、易满足、勤劳的中国人民现在忍受着内战的恐惧。所有中国人民的朋友们都盼着一位新的领导人能够很快站出来,比已经死去的前任能更忠诚、更成功地保疆卫土。他的上一任命运凄惨,生活和工作备都受争议却也权势滔天,就在达到巅峰之时,受到诱惑并最终覆灭了。

    * * *

    注释

    1.提供一个有趣的小例子说明袁世凯对最小的事情也亲自监督。1916年3月,我卸任瑞典地质研究负责人之职,并将永久在中国服务。在签署合同的最后时刻,我遇到了一些麻烦。在很多“如果”和“但是”之后,我接到通知,合同的中文文本被农业部长呈交给了袁世凯,请他批准。这位被称为皇帝的人在页面的空白处写了几个潦草的字,部长发现根本看不明白这几个字是什么意思。与此同时袁世凯还有其他麻烦事要处理,这些我马上就会讲到。而我的合同没有再去打搅这位大人物,顺利签署了。

    2.作者此处的论述与事实有偏差。袁世凯既没有强硬地拒绝日本所提出的“二十一条”,也不愿因过度退让承受责难,故尽量拖延谈判进程,利用社会舆论以及日本元老和英、美、俄等国的干涉在某些条款上进行斡旋。而最终签订的《中日民四条约》虽较原案有所挽回,但于中国主权仍有极大损害。————编者注

    3.有一个关于帝制运动兴起的故事,满含悲剧的色彩。据说有位算命先生告诉袁世凯,1916年对于他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一年,甚至会有生命危险。他身边的帝制派却以此预言为由消除他的疑虑,让他对登基再无异议。他们告诉袁世凯,对于普通人而言预言会应验,但是如果他成为皇帝,就可以凌驾于命运之上,无视算命先生所说的话了。这样,这一预言就成了袁世凯1916年倒台和死去的缘由。

    4.蔡锷将军颇有才干,因此也引起了袁世凯对他的猜忌,为了更好地控制他的行动,袁世凯将他请到北京。蔡锷被袁世凯光鲜的说辞吸引,但是他发现,在北京他几乎像个囚犯,只有很有限的权力。随着帝制运动的发展,对蔡锷的控制越来越严格。最后,无论日夜都有两名政治特工每天跟踪他。这两个人接到的命令是:如果蔡锷试图逃跑,就可以采用极端措施。蔡锷以智谋战胜了袁世凯和他的特工。一天,他和妻子大吵一架,显然他是气急了才将妻子孩子送到天津的外国租界,在那里他们比较安全。蔡锷的下一步是和他的两个跟踪者频繁出入交际场所,特别是结识了一位名为小凤仙的交际花。经过长时间的铺垫,一天晚上,这个女人邀请蔡锷到她的卧室,同时两位侦探就在这位女士的客厅过夜,完全没有注意到蔡锷已经从后门消失了,安全地登上了停在天津的一艘日本轮船。几年之后,蔡锷去世,人们为了纪念他在北京的中央公园举行盛大的追悼仪式,小凤仙因为曾经帮助这位民族英雄逃离袁世凯的监视,而被称为女英雄。

本站推荐:洛丽塔十字军骑士少年弃儿汤姆琼斯史基地边缘大象的证词曾国藩传野鸭小妹妹欧洲文明史

龙与洋鬼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贪玩中文网只为原作者安特生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安特生并收藏龙与洋鬼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