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花绘第五

推荐阅读:孙子兵法三十六计陆陇其家训译注酸甜苦辣咸大杂烩美学漫步老古董人物志译注古琴疏中麓画品

贪玩中文网 www.tanwanzw.com,最快更新饮流斋说瓷译注最新章节!

    瓷之有花,宋代已渐流行。苏东坡诗“定州花瓷琢红玉”,仁宗召见学士王珪(1),设紫花坐墩是已。今则宋定流传,递衍尚夥。若耀窑、磁窑,均宋器之仿定者也。花多作盘螭、飞凤、牡丹、萱草等形,其精者几与玉琢细器无异,与乾隆御窑后先媲美,殆于异曲同工。自明迄清初,仿定之品,亦足为世重,乾隆后则无复仿者矣。章龙泉窑亦多花纹,其可贵逊于粉定一等。明清仿者,价亦视代之远近为差。耀窑间有黑花者,但不甚为世所重。至紫花宋瓷暨有红绿花彩者,殆如威凤祥麟,不易一见,然亦间有之也。

    【注释】

    (1)仁宗:北宋第四代皇帝,真宗的第六个儿子赵祯(1010——1063)的谥号。

    【译文】

    瓷器上有花纹,宋代就已逐渐流行。苏东坡有“定州花瓷琢红玉”的诗句,典籍中也曾记载宋仁宗召见学士王珪,赐座紫花坐墩。而今宋代定窑瓷器流传发展的还很多。例如耀州窑、磁州窑,都是仿制宋代定窑的瓷器。花纹多作盘螭、飞凤、牡丹、萱草等形状,其中精品几乎与细琢的玉器没有区别,它们和乾隆年间的御窑瓷器先后媲美,几乎异曲同工。自明代到清代初年,仿定窑的制品也非常为人所重视,乾隆以后就再没有仿制的了。章龙泉窑也多有花纹,它的可贵之处比粉定还略逊一筹。明清的仿制品价格也依年代远近而有所差别。耀州窑偶尔有黑花花纹的,但是不太为世人重视。至于紫花宋瓷及有红绿花彩的,几乎是凤毛麟角,难得一见,但偶尔也有。

    定窑、章龙泉窑之花,皆雕花也。定雕较深,章雕较浅,然亦有种种名目之殊。有平雕,谓花纹与地平,釉罩其上,扪之不觉也。有凸雕,谓花皆阳文凸起也(1)。有凹雕,谓花皆阴文凹入也。凹雕亦名划花(2),凸雕亦名法花(3),平雕亦名暗花。

    【注释】

    (1)阳文:凸起的花纹。采用模印、刀刻、笔堆等方法,使得花纹高出瓷器平面谓阳文。

    (2)划花:制瓷装饰技法之一。在尚未干透的陶瓷器表面用木刀、竹条或铜铁制器等尖状工具浅划出的线条状花纹。

    (3)法花:制瓷装饰技法之一,又名“法华”、“珐华”。采用彩画技术中的立粉方法,在陶胎上用特制带管的泥浆,圈出凸线的纹饰轮廓,再分别以色料填出底子和花纹色彩,入窑烧成。以黄、绿、紫三色居多,间有蓝、白等色。

    【译文】

    定窑、章龙泉窑的花纹都是雕花。定窑雕花较深,章龙泉窑雕花较浅,然而也有各种名目的差别。有所谓平雕,是指花纹与胎底一样平,釉罩在上面抚摸没有感觉。有所谓凸雕,是指花纹都是凸起的阳文。有所谓凹雕,是指花纹都是凹入的阴文。凹雕也叫划花,凸雕也叫法花,平雕也叫暗花。

    《博物要览》谓:“定器有划花、绣花、印花三种(1)。划花者最佳,绣花者次之。”可见当时制作之盛矣。划花用刀刻,绣花用针刺,印花用版印。更有锥花(2),乃用锥尖凿成花纹。又有堆花(3),以笔揩粉成凸堆形。堆花又名填白。绣花、锥花二种,后世罕有仿者。

    【注释】

    (1)绣花:以针剔刺纹饰。印花:用带有图样的陶范压印有凹凸花的花纹。

    (2)锥花:用铁锥在坯体上锥成纹饰。

    (3)堆花:又称“堆锦”。用不同颜色的冻子,堆在黑色漆胎上,未干前用角抄印划出花纹来;或用模子将冻子脱印出花纹和锦地,再上颜色的做法。

    【译文】

    《博物要览》说:“定器有划花、绣花、印花三种。划花者最佳,绣花者次之。”可见当时制作的盛况了。划花用刀刻,绣花用针刺,印花用版印。还有一种锥花,乃是用锥尖凿成花纹。也有堆花,用笔揩拭白粉做成凸堆形状。堆花又叫填白。绣花、锥花这两种,后世很少有仿制的。

    印花,肆人亦谓之法花,或谓之鼓花,盖皆市声也。

    【译文】

    印花,商人们也称作法花,或称作鼓花,都是市井商贾们的叫法。

    前所云凸雕、平雕、凹雕云者,又与雕瓷无涉(1)。雕瓷盛于乾隆,所雕之花,尤为深入显出,市人既名,是为雕瓷,彼宋之雕法,则用暗花、划花等名以别之。

    【注释】

    (1)雕瓷:瓷器的一种制作工艺。技法多样,有圆雕、捏雕、镂雕、浮雕等。烧成后瓷质晶莹光洁,易于清洗。

    【译文】

    前面所说的凸雕、平雕、凹雕,又同雕瓷毫无关系。雕瓷盛行于乾隆年间,所雕的花纹尤其深入显出,商家既然称其为雕瓷,那些宋代的雕法便用暗花、划花等名以示区别。

    近人亦能取景德镇素瓷,以针或刀刺成种种花纹,花成以墨填之,俗称刻瓷(1)。其用针、用锥、用刀也,固与宋法无涉。

    【注释】

    (1)刻瓷:用特制刀具在瓷器、瓷板表面刻划、凿镌各种形象和图案,通常也指在瓷器、瓷板上刻凿而成的雕塑工艺品。

    【译文】

    近来的人们也能用景德镇的素瓷,用针或刀刺成种种花纹,再填入墨色,俗称刻瓷。这种用针、用刀、用锥的刻法,与宋代技法无关。

    素瓷甚薄,雕花纹而映出青色者,谓之影青。镂花而两面洞透者(1),谓之玲珑瓷。花纹堆起高于质地乃用笔抹成者,谓之堆料花。

    【注释】

    (1)镂花:又名“镂孔”,陶器的一种雕饰方法。用工具把陶坯从表到里雕镂成圆形、方形或三角形的小孔洞。镂,刻。

    【译文】

    素瓷很薄,雕有花纹而映出青色者称为影青。镂空花纹而内外两面洞穿挂釉透明的称为玲珑瓷。花纹堆起高过胎地,而是用笔抹成的称为堆料花。

    填白之堆花,花纹之疏落者也。堆料花者,花纹之繁密者。增一“料”字,亦有别矣。

    【译文】

    填白的堆料花,是花纹中稀少的。堆料花,是那种花纹繁密的。增添一“料”字,也是有所区别的。

    釉里红之花,亦为花之别派,大抵此等绘花,须费两番手法也。若两面彩而映光照之(1),花纹一一相对者,亦奇隽之品。

    【注释】

    (1)两面彩:陶瓷器内外壁施以同样花纹,在日光下照之,可见两面花纹完全相同,称为“两面彩”。

    【译文】

    釉里红的花纹,也属于花纹中另一派别,大概这类绘花,需费两道手法。若是两面彩而映光透视,花纹可以一一相对,也是一种特别精美的作品。

    以上所云,皆由瓷之本身出花者也。若不由本身出花而别刻花嵌入者,则又当谓之嵌花。

    【译文】

    以上所说的,都是在瓷器本身上做出花纹的。如果不是在瓷器本身上做出花纹而是另外刻花嵌入的,则又当称作嵌花。

    影青,固甚薄之瓷也。乃有瓷质颇厚,仅能一面影出青色雕花者,此则名为隐青(1)。盖雕花后微傅以青色,再加釉汁云尔。制亦始于明代云。

    【注释】

    (1)隐青:即青白瓷。因其晶莹润泽,透明性强,青色隐约可见,故名。

    【译文】

    影青,原是很薄的瓷器。另有瓷质很厚,仅能一面映出青色雕花的,称作隐青。雕花后微微附上青色,再加釉汁。制作方法也始自明代。

    宋 影青瓷带温碗酒注

    法花之品,萌芽于元,盛行于明。大抵皆北方之窑。蒲州一带所出者最佳,蓝如深色宝石之蓝,紫如深色紫晶之紫,黄如透亮之金珀(1);其花以生物花草为多。平阳、霍州所出者,其胎半属瓦质,蓝略发紫,绿略发黑,殆非精品。西安、河南所出者,较平阳、霍州略为鲜亮,盖属瓷胎也。至清初始有景德仿造,则纯是玻璃釉,花既玲珑,地尤细净,人物众兽,毫发毕现矣。雍正以后间有仿造,已失良工。故乾窑虽精,亦趋入雕瓷一途,罕见法花之制,其他更无论矣。

    【注释】

    (1)金珀:用黄金锤成的纸状薄片。

    【译文】

    法花作品,起始于元代,盛行于明代。大概都是北方的瓷窑制器,蒲州一带所出为最佳,蓝色如同深色宝石的蓝色,紫色如同深色紫晶的紫色,黄色如同透亮的金箔,花纹以生物及花草为多。平阳、霍州所出产的,瓷胎多半瓷半瓦,蓝色略微发紫色,绿色略微发黑色,都不是精品。西安、河南所出产的,比平阳、霍州的制品较为鲜亮,因为是瓷胎。到了清代初年景德镇开始仿造,则纯是玻璃釉,花纹即很玲珑,胎地尤为细净,人物众兽均能毫发全部显现。雍正以后偶尔有仿造,但已没有技艺高超的工匠。因此乾隆官窑虽然精美,但也归附于雕瓷的途径,很少见到法花制品,其他的更不用说了。

    脱胎与影青之别何在乎?曰其薄如纸,映光照见指纹者是谓脱胎,此昊十九卵幕之制,所以独绝于明代也。笔细如发,表里花纹发青者是谓影青,此永乐云龙小碗所以超前轶后也。

    【译文】

    脱胎和影青的差别在哪里?就是说胎薄如纸,借光能照见指纹的称作脱胎,这是昊十九卵幕的制作冠绝于明代的缘故。笔画细如毫发,里外花纹发青的称作影青,这是永乐云龙纹小碗超前绝后的缘故。

    明瓷花样,绘事亦既争妍斗巧,观朱琰《陶说》所载,不下百余种,书不胜书。兹但就其创始特别之点,纪载一二,亦足见前代美术之一斑焉。

    【译文】

    明代瓷器的花样,绘画上也是争奇斗艳,朱琰《陶说》里所记载就不下百余种,写也写不完。仅就它的创始和有特点的器物略记一二,也足以窥见前代美术的一些成就吧!

    永乐压手杯(1),底中心画双狮滚球、球内篆款字,为最奇之品。鸳鸯心者次之,花心者又其次,此为底内绘花之始。至康、雍诸器,底内亦有绘花者,皆沿其遗制也。乾隆以后,底内只有款字,纵有花,亦非精品。

    【注释】

    (1)压手杯:古代瓷器名。坦口折腰,手把之,其口正压手,故名。

    【译文】

    永乐压手杯,底部中心画有双狮滚球,球里有篆书款字为最奇异的制品。画有鸳鸯心的稍次,画有花心的又再其次,这是底内绘花的开始。至于康熙、雍正年间各种瓷器底内也有绘花的,都是沿袭永乐遗制。乾隆以后底内只有款字,纵然有花也算不上精品。

    宣窑之美,为有明一代冠。不但宣红、宣黄彪炳奕叶已也(1),即青花、五彩各器,亦发明极多,咸为后代所祖(2)。如“轻罗小扇扑流萤”等画诗句入瓷(3),实开其先。若海兽、人物靶杯(4),亦极奇肆可喜(5)。至于漏空花纹填五彩(6),又五彩实填花纹,皆绚艳悦目。又有蓝地填画五彩者,则夹彩之制盛兴矣。戗金之制(7),亦始宣德。吴梅村有《戗金蟋蟀盘歌》(8),可知当时瓷业美术之发达,震古铄今也。

    明 青花海水云龙纹扁瓶

    【注释】

    (1)彪炳:文采焕发的样子。此指宣窑成就辉煌。奕叶:累世,世代。

    (2)咸:全部。

    (3)轻罗小扇扑流萤:出自唐代杜牧《秋夕》诗。

    (4) 靶杯:即高足杯,上为碗形,下有柄,柄呈圆柱形或竹节形。

    (5) 奇肆:奇特奔放。

    (6) 漏空:即镂空。

    (7) 戗金:在器物图案上嵌金。

    (8) 吴梅村(1609——1671):即明末清初著名诗人吴伟业,字骏公,号梅村,又号梅村居士、梅村叟等。太仓(今江苏太仓)人。著有《梅村家藏稿》、《绥寇纪略》、《春秋地理志》等。

    【译文】

    宣德官窑瓷器之精美,冠绝于明代。不仅宣红、宣黄光耀世代,即使是青花、五彩等各种瓷器也有很多发明,全部被后世所效法。比如“轻罗小扇扑流萤”等图画、诗句绘在瓷器之上,实在是开其先例。又如海兽靶杯、人物靶杯也极其奇特奔放可喜。至于漏空花纹填五彩和五彩实填花纹都绚艳悦目。还有蓝地填花五彩的瓷器,由此夹彩的制作便兴盛起来。戗金的制作也始于宣德年间。吴梅村有《戗金蟋蟀盘歌》可知当时制瓷业美术的发达,震惊古人而显耀今世。

    鸡缸始于成化,画石山、牡丹,下有子母鸡,跃跃欲动,小儿扬袂其侧。又,器之中心往往绘和、合二仙也(1)。《高江村集》有《成窑鸡缸歌》(2)。此后,乾、嘉、道历朝,均有鸡缸之制,款称“仿古成化”云。今日乾隆之鸡缸,亦已珍同拱璧。若成化者,又在景星庆云之列(3),莫之或觏矣。

    【注释】

    (1) 和、合二仙:民间传说之神,亦作和合二圣,主男女婚配。世传之和合神像亦一化为二,然而僧状,犹为蓬头之笑面神,一持荷花,一捧圆盒,意为和(荷)谐合(盒)好。婚礼之日挂悬于花烛洞房之中,或厅堂上,以祈求吉祥美满。

    (2) 《高江村集》:清高士奇(1645——1704)著。高士奇,字澹人,号江村、全祖。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另著有《江村销夏录》等。

    (3) 景星庆云:明代方孝孺《御书赞》:“惟天不言,以象示人,锡羡垂光,景星庆云。”比喻难得一见的吉祥征兆。

    【译文】

    鸡缸始于成化年间,画有石山、牡丹,下绘有子母鸡跃跃欲动的样子,旁边还有扬起袖子的小孩。在瓷器中心往往绘有和、合二仙。《高江村集》里曾有《成窑鸡缸歌》。此后乾隆、嘉庆、道光各朝均有鸡缸制品,款识称“仿古成化”。现在乾隆年间的鸡缸已珍同拱璧了。如果是成化年间制品,更在景星庆云之列,偶然也难得一见了。

    成窑如画秋千士女、斗龙舟、周茂叔爱莲、五子相戏、八吉祥、西番莲、锦灰堆等(1),皆开清康、乾之先路。尤以画人物各器,足为世珍也。

    【注释】

    (1)周茂叔(1017——1073):即宋代著名理学家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世称濂溪先生,卒谥元公。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著有《周元公集》、《太极图说》、《通书》等。八吉祥:瓷器传统吉祥纹样之一。由法螺、法轮、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金鱼、盘长八种吉祥物组成,偶有火珠状吉祥物代替其中之一,常见与莲花组合成图案。此纹样从西藏喇嘛教流传而来。西番莲:蔓生植物,又名“大丽花”。锦灰堆:明清瓷器贯用的一种图案,又称“锦盆堆”。

    【译文】

    成化官窑中如画秋千士女、斗龙舟、周茂叔爱莲、五子相戏、八吉祥、西番莲、锦灰堆等纹饰,都为清代康熙、乾隆年间制品开拓先河。尤其以画人物的各种器皿,足可为人间的珍宝。

    嘉靖绘事,喜内外夹花,喜锦地,渐趋于华缛一派。其特色有数种,如外龙凤鸾雀内云龙、外出水龙内狮子花之类,即所谓两面彩也。如海水苍龙捧八卦、天花捧“寿山福海”字。捧字一种,谓花上夹以圆圈,书字其内,此制当兴于是时。清代“万寿无疆”等捧字盘,即仿此也。惟清制多捧四字,明制于器中间,多有仅捧一字或“福”或“寿”者。

    【译文】

    嘉靖年间的绘画偏爱内外夹花的锦地,渐渐趋向华彩繁富一派。其特色有数种,如外绘龙凤鸾雀、内画云龙,外绘出水龙、内画狮子花之类,即所谓的两面彩。如海水苍龙捧八卦、天花捧“寿山福海”字。捧字是花纹上夹以圆圈,字写在其内,这种制作方式应是兴起于此时。清代的“万寿无疆”等捧字盘,即是仿制于此。不过清代制品多捧四字,明代制品在器皿中间很多仅仅捧一个字的,或为“福”字,或为“寿”字。

    嘉靖八仙捧“寿”、或群仙捧“寿”等盘(1),以视龙凤捧“寿”、海水飞狮捧“寿”者,尤为可贵。“寿”字居盘中,余花围之。龙凤轻易配置,八仙、群仙则颇费匠心矣。转枝莲托百宝、或转枝莲托百“寿”字(2),此种奇制,配置极难,而大体又过于琐碎,是以后代罕有仿者。

    【注释】

    (1)八仙:传说中长生不老的八位神仙。八仙之名,至明吴元泰《八仙出处东游记》始定为:铁拐李、汉钟离(钟离权)、吕洞宾、张果老、曹国舅、韩湘子、蓝采和、何仙姑。

    (2)转枝莲:又名“串枝莲”、“缠枝莲”。其样式以花草为基础,模仿其辗转滋长,缠绵不绝,加入各种花果为边缘或主题纹饰。

    【译文】

    嘉靖年间的八仙捧“寿”字或群仙捧“寿”字等瓷盘,比起龙凤捧“寿”字、海水飞狮捧“寿”字等瓷器来,尤为可贵。“寿”字居盘中央,其余花纹围绕。龙凤花纹比较容易配置,而八仙、群仙的配置就颇费心机了。至于转枝莲托百宝、或转枝莲托百“寿”字,这种奇妙的制品,花纹的配置就非常困难了,而且过于琐碎,因此后世就很少仿制了。

    万历瓷踵嘉靖法,而益务华丽,两面彩、夹彩之品甚多,花样奇巧绚烂,不胜枚举。捧字一种,尤其所尚。当时回回字、西藏喇嘛字已入中国(1),故花内捧回回字者,亦始于是时。喇嘛字亦称藏经字,与篆书之“寿”字仿佛相似,当时谓之真言字(2)。插入五彩花朵中,亦颇奇观。

    【注释】

    (1)回回字:即阿拉伯文字。回回,指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西藏喇嘛字:即西藏民族文字。喇嘛,对僧侣的尊称。

    (2)真言:即咒语,指佛教经典的要言秘语。

    【译文】

    万历年间的瓷器继承了嘉靖年间的制作方法,而且更追求华丽,两面彩、夹彩之类的很多,花样奇巧绚烂,不胜枚举。捧字这种式样,尤为当时所崇尚。当时回回字、西藏喇嘛字已传入中国,因此在花纹内捧回回字的也是始于这个时期。喇嘛字也叫藏经字,与篆书的“寿”字样子差不多,当时称作真言字。插入五彩花朵中,非常奇特壮观。

    明代绘事,人物虽不甚精细,而古趣横溢,俨有武梁画像遗意(1)。若绘仕女,又似古椠之《列女传图》也(2)。成化人物,多半意笔,高古疏宕(3),纯似程孟阳(4)。若花卉有极整齐者,虽开锦纹夹花之权舆,然色泽深古,一望而知为朱明之物矣。若绘龙凤众兽,则颜色深入釉骨,时露古拙之致,却非庸手所能及。若万历之九龙盘碗、五龙四凤盘等,古泽扑人眉宇,虽俪红妃绿,亦同于夏鼎商彝。

    【注释】

    (1)武梁画像:东汉石刻画像。在今山东嘉祥武翟山(旧称紫云山)下,是东汉末年嘉祥武氏家族墓葬的双阙和四个石祠堂的装饰画。其中以武梁的祠堂为最早,故名。现存画像内容丰富,取材广泛,不仅是精美的古代石刻艺术品,也是研究东汉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

    (2)古椠(qiàn):旧的刻本。椠,书的版本。《列女传图》:不详。当为《列女传》所作图。《列女传》,西汉刘向撰,是一部记载汉代及其以前著名女子的书。

    (3)疏宕(dàng):亦作“疏荡”,恬淡隽永。

    (4)程孟阳(1565——1643):即明代著名诗人、画家程嘉燧,字孟阳,号松圆,又号松圆老人等。晚年皈依佛教,释名海能。明休宁(今安徽休宁)人。工诗善画,著有《松园浪淘集》、《松园偈庵集》、《破山兴福寺志》等。

    【译文】

    明代绘画,人物虽然不是十分精细,然而古趣横溢,俨然有武梁画像的风韵。若绘画的是仕女,又好似古刻的《列女传图》一样。成化年间的人物,多半意笔高雅古朴、恬淡隽永,完全像程孟阳的画风。如果是花卉,也有非常整齐的,虽然是纹夹彩的初创时期,但是色泽深沉古朴,一看便知是明代的器物。如果画龙凤及各种兽类,则颜色深入釉骨,不时露出古拙的风致,却决非凡庸的工匠所能达到的。如万历年间的九龙盘碗、五龙四凤盘等,古朴的色泽扑人脸面,虽是色彩艳丽,也如夏鼎商彝一样深幽拙朴。

    康熙画笔为清代冠,人物似陈老莲、萧尺木(1),山水似王石谷、吴墨井(2),花卉似华秋岳。盖诸老规模,沾溉远近故也。雍正花卉,纯属恽派(3)。没骨之妙,可以上拟徐熙(4),草虫尤奕奕有神,几于误蝇欲拂。人物山水则稍不如康,然先正典型,犹未之坠。乾隆大兴锦地花,参入泰西界画法,俗谓之规矩花。镂金错彩,叹观止焉。人物细微,毫发毕现,翎毛尤极工致,均以古月轩为极则,又与蒋南沙、沈南苹等把臂入林矣(5)。道光精者,亦如改七芗、王小梅(6)。此盖一代画笔与一代名手相步趋,故一望其画,已知为某朝某代之器也。

    【注释】

    (1)萧尺木(1596——1673):即萧云从,原名萧龙,字尺木,号默思,又号无闷道人,晚称钟山老人。芜湖(今安徽芜湖)人。明末清初著名画家,著有《梅花堂遗稿》等。

    (2)王石谷(1632——1717):即王翚,字石谷,号耕烟散人、乌目山人、清晖主人等。师王鉴、王时敏,临摹宋、元名迹,而自成一家,有“画圣”之誉。常熟(今江苏常熟)人。吴墨井(1632——1718):即吴历。本名启历,号渔山,桃溪居士。常熟(今江苏常熟)人。一生布衣,以卖画为生,与“四王”、恽寿平并称“清初六大家”。著有《墨井诗钞》、《墨井画跋》等。

    (3)恽派:即以恽南田为代表的画派。

    (4)徐熙:五代南唐画家。钟陵(今江西南昌)人,一说金陵(今江苏南京)人。工花木、蔬果、禽鸟、鱼虫等。

    (5)蒋南沙(1669——1732):即蒋廷锡,字扬孙,一字西君,号南沙、西谷、青桐居士。常熟(今江苏常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雍正年间曾任礼部侍郎、户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太子太傅等职,是清代中期重要的宫廷画家之一。卒谥文肃。著《青桐轩秋风》、《片云诸集》等。沈南苹(1682——?):即沈铨,字衡之,号南苹。德清(今浙江德清)人,一说吴兴(今浙江湖州)人。清代著名画家,工写花卉翎毛,设色妍丽,画人物得不传之秘。传世作品有《松鹤图》、《梅花绶带图》、《鹤群图》、《松鹿图》等。把臂入林:谓与友人一同归隐。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谢公道:‘豫章若遇七贤,必自把臂入林。’”七贤,指竹林七贤。此言兄弟朋友彼此不分高下的人。

    (6)改七芗(1773——1828):即改琦,字伯韫,号香白,又号七芗、玉壶山人、玉壶外史、玉壶仙叟等。松江(今上海)人。清代著名画家,宗法华喦,喜用兰叶描画仕女,衣纹细秀,树石背景简逸,造型纤细,敷色清雅,创立了仕女画新的体格,时人称为“改派”。能诗词,著有《玉壶山房词选》。王小梅(1794——1877):即王素,字小梅,晚号逊之。甘泉(今江苏扬州)人。清代著名画家,幼师鲍芥田,又多临华喦,凡人物、花鸟、走兽、虫鱼,无不入妙。自悔书拙,每晨必临数百字,至老无间,其虚心若此。

    【译文】

    康熙年间的画笔为清代第一,人物像是陈老莲、萧尺木,山水好似王石谷、吴墨井,花卉有如华秋岳。这是因为无论远近,都会受老先生的规模、风格影响的缘故吧。雍正年间的花卉,完全属于恽派。没骨技法的奥妙可以上比徐熙,草虫也神采奕奕,几乎让人误以为是活的苍蝇而想用拂子把它赶走。人物、山水画却不如康熙时的制品,但先贤的典型影响尚未坠落。乾隆年间大兴锦地花纹,加入西洋的界画法,俗称作规矩花,镂金错彩,叹为观止。所画人物细微,毫发都完全显现,翎毛尤为精工细致,均以古月轩为典范,又同蒋南沙、沈南苹等人不分高下。道光年间的精品也有如改七芗、王小梅的画风,这是由于一代画笔与一代名手相互模仿,因此一看其画,就知道某朝某代的瓷器了。

    近日仿康熙青花之品,亦有极精者。其蓝色竟能仿得七八,至一观其画,乃流入吴友如、杨伯润之派(1),不问而知为光绪器矣。若仿乾隆人物,至精者颇突过道光,虽明知新制,价亦不赀。盖与乾窑已具体而微,其所差者乃在几希耳。

    【注释】

    (1)吴友如(?——1893):即吴嘉猷,字友如。元和(今江苏吴县)人。学画曾师张志瀛,又学钱杜、改琦、任熊等。工于人物肖像,曾为清廷画《中兴功臣图》。后为申报馆《点石斋画报》主绘。杨伯润(1837——1911):名佩夫,一作佩甫,字伯润,号茶禅,别号南湖,又作南湖外史。嘉兴(今浙江嘉兴)人。工诗,善书画。著有《南湖草堂集》、《语石斋画识》等。

    【译文】

    近来模仿康熙时青花的瓷器也有非常精工的。其蓝色竟能仿制至七八分像,但一看它的绘画,便归入吴友如、杨伯润一派,不问而知是光绪年间的瓷器了。而仿乾隆年间人物的,其中最精的颇能突破道光年间的水平,虽明明知道是新制作的,但也价值不低。与乾隆官窑相比各部分已大体具备,不过形状和规模比较小些,彼此的差距已经很小了。

    成化五彩人物,其工细者,系以蓝笔先绘面目、衣褶,继乃加填五色。清初康、雍犹沿此例。其用红笔绘面目者,大抵皆粗材耳。至乾隆以后,则无不用红笔者矣。

    【译文】

    成化年间的五彩人物,其中精巧而细致的是先用蓝笔描画面目、衣褶,然后再填充五色。清初康熙、雍正年间仍沿用此法。其中用红笔绘画面目的基本上都是粗材而已。到乾隆以后,就没有不用红笔的了。

    乾隆绘人物面目,其精细者用写照法,以淡红笔描面部凹凸,恍若传神阿堵者(1)。然嘉、道以后,无复斯制。若康熙绘美人,亦用淡红笔涂双脸微赭,乃愈觉其妩媚也。

    【注释】

    (1)传神阿堵:形容用图画或文字描写人物,能得其精神。传神,指好的文学艺术作品描绘的人物生动、逼真。阿堵,六朝人口语,即这、这个。语出《世说新语·巧艺》。

    【译文】

    乾隆时绘画人物面目,其做工精细的是用写照法,用淡红笔描画面部的凹凸,仿佛传神阿堵的样子。然而嘉庆、道光以后,再也没有达到这种水平的了。如果康熙时绘画美人,也是用淡红笔涂抹双颊微微的羞赧,因而更加觉得妩媚。

    明瓷人物,以淡描青花者为精。描青而加填五彩者,亦殊可喜。至纯粹五彩不杂描青者,大抵瓶、罐为多,于生野中弥见俊逸,而赝制最夥,即属此种。

    【译文】

    明代瓷器上的人物,以淡描青花的制品为最好。描青花而加填五彩的,也格外可喜。至于纯粹五彩而不杂描青花的,基本上以瓶罐为主,于生僻粗犷中又显出几分俊逸,然而赝品中最多的也正是此类。

    明瓷所绘故事,若周茂叔爱莲、陶渊明赏菊、竹林七贤、流觞曲水之属(1),均极俊逸雅倩之致。康熙人物,无一不精,若饮中八仙、若十八学土、十八罗汉与夫种种故事(2),皆神彩欲飞,栩栩欲活。以视道光之画《无双谱》必书人名小传者(3),殆有仙凡之别。

    【注释】

    (1)竹林七贤:魏晋间七位名士的合称,即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七人并有名声,以常聚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修武一带)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流觞曲水:即曲水流觞,旧时三月初三上巳节的一种饮宴风俗。其俗为众人围坐在回环弯曲的水渠边,将特制的酒杯(多是质地很轻的漆器)置于上游,任其顺着曲折的水流缓缓漂浮,酒杯漂到谁的跟前,谁就取杯饮酒。如此循环往复,直到尽兴为止。东晋永和九年(353)上巳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名士四十余人宴集于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做流觞曲水之戏,当时吟咏之作编为《兰亭集》,由王羲之作序,书文并佳,尤为我国书法艺术史上的瑰宝。

    (2)饮中八仙:指唐朝嗜酒的八位学者名人,亦称酒中八仙或醉八仙。《新唐书·李白传》载,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李进、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中八仙人”。杜甫有《饮中八仙歌》。瓷器画面绘饮中八仙,每于人物之上书以人名。十八学士:唐代十八学士,先后有二:一是唐太宗在做秦王时建文学馆,收聘贤才,以杜如晦、房玄龄、于志宁、苏世长、姚思廉、薛收、褚亮、陆德明、孔颖达、李玄道、李守素、虞世南、蔡允恭、颜相时、许敬宗、薛元敬、盖文达、苏勗十八人并为学士,画家阎立本为《十八学士写真图》,褚亮题赞。二是唐玄宗开元时,于上阳宫食象亭,以张说、徐坚、贺知章、赵冬曦、冯朝隐、康子元、侯行果、韦述、敬会真、赵玄默、毋煚、吕向、咸廙业、李子钊、东方颢、陆去泰、余钦、孙季良为十八学士,命董萼画像,并标识所有十八学士的姓名、表字、爵位、籍贯等。十八罗汉:指佛教传说中十八位永住世间、护持正法的阿罗汉,由十六罗汉加二尊者而来。他们都是历史人物,均为释迦牟尼的弟子。

    (3)《无双谱》:清康熙时浙派版画的力作,又名《南陵无双谱》。绍兴金古良画,御用刻工朱圭镌刻,刊于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题材是从汉代至宋一千四百多年间的40位名人,如项羽、苏武、李白、司马迁等。以其事迹举世无双,故称《无双谱》。画有题诗,毛奇龄序称:“是谱名无双,而实具三绝,有书有画又有诗也。”

    清 青花十八罗汉图炉

    【译文】

    明代瓷器所画的故事,如周茂叔爱莲、陶渊明赏菊、竹林七贤、流觞曲水之类都是极为俊逸高雅潇洒的。至于康熙时的人物,都非常精致,如饮中八仙、十八学士、十八罗汉以及各种故事都神采飞扬,栩栩如生。对比道光年间画《无双谱》而必书人名和小传的,简直有仙境和凡间的差别。

    人物故实,标新领异,波澜推衍,穷极诙诡,大抵皆导源于小说稗官(1),然皆与历代丹青画法相合也。至雍正小品,始有绘剧场装者,其须必为挂须,或作小丑状盘辫于顶,又有作清朝袍帽装者,皆入恶道。然康熙仕女,已有绘纤趺弓鞋之恶习(2),则又不自雍正始矣。乾隆亦间有绘剧场装者,然甚罕见。至小儿游戏作清朝装,微拖小辫,而画笔工细,乃反不觉其可厌也。

    【注释】

    (1)稗(bài)官:小官。《汉书·艺文志》说小说家出于稗官,后因称野史小说为稗官。

    (2)纤趺(fū):称妇女的小脚。旧时妇女缠足,以脚瘦小为美,故称。纤,细小。趺,同“跗”,足背,引申指足。弓鞋:亦作“弓鞵”。旧时缠脚妇女所穿的鞋子。

    【译文】

    人物故事、标新领异、波澜迭起、诙谐奇特的作品,大多起源于小说、野史,然而均与历代丹青的画法相符合。到了雍正年间的瓷绘小品里,才开始有描画剧场戏装人物的,须髯一定是挂须的,或者扮作小丑模样盘辫于头顶上,还有的画成清代袍帽装束的,都入于邪道。然而康熙时的仕女,又出现了绘作纤趺弓鞋的恶习,如此说这种恶习不是从雍正年间开始的了。乾隆年间也偶有描画戏装人物的,不过很少见。至于画作儿童游戏,穿着清朝服装,微拖小辫,而画工精细,反而不觉得讨厌。

    康熙仕女,其绘弓鞋纤趺者,雅人所鄙,而价值辄累千金。乾隆贡品,绘碧瞳卷发之人,精妙无匹,西商争购,值亦奇巨也。若绘八蛮进宝、群蛮校猎等巨盘(1),虽稍次之,近亦如凤毛麟角矣。

    【注释】

    (1)八蛮:古谓南方的八蛮国。《礼记·王制》:“南方曰蛮。”孔颖达《疏》引《尔雅》汉李巡注云:“一曰天竺,二曰咳首,三曰僬侥,四曰跛踵,五曰穿胸,六曰儋耳,七曰狗轵,八曰旁春。”后以泛指外族。

    【译文】

    康熙年间瓷器上的仕女,绘弓鞋纤趺的,为文雅之人所鄙视,然而价值却达数千金。乾隆年间的贡品有描画碧眼卷发人物的也精妙无比,西方商人争相竞购,价格也极为昂贵。若是绘有八蛮进宝、群蛮校猎等图案的巨盘,虽然价格稍次,近来也像凤毛麟角一样难得了。

    乾隆以古月轩声价为最巨。古月轩所绘,乃于极工致中饶极清韵之致,以人物为最难得,即绘杏林春燕(1),声价亦腾噪寰区(2);疏柳野凫(3),亦殊绝也。当时由景镇制胎入京,命如意馆供奉画师绘画于宫中(4),开炉烘花。或谓曾见有“臣董邦达恭绘”者(5),然寻其画笔派别,殆出诸蒋廷锡、袁江、焦秉贞之流参《款识》章(6)。

    【注释】

    (1)杏林春燕:源于“杏林春满”。据《神仙传》记载,三国时吴人董奉医术高明,治病不取酬,只求种几株杏树,久而杏树成林。后以“杏林春满”称颂医风高尚的名医。

    (2)腾噪:喧腾叫嚷。寰区:天下,人世间。

    (3)凫:水鸟名,俗称“野鸭”。

    (4)如意馆:清代宫廷画苑。画师:画工,画家。

    (5)董邦达(1699——1769):字孚存,一字非闻,号东山。富阳(今浙江富阳)人。工书,尤善画。

    (6)袁江(1662——1735):字文涛,号岫泉。江都(今江苏扬州)人。雍正时,召入宫廷为祗候。清著名画家,界画能手。焦秉贞:字尔正。济宁(今山东济宁)人。清初画家,康熙时供奉内廷。擅画人物,吸收西洋画法,重明暗,楼台界画,刻划精工,绘有《仕女图》、《耕织图》等。

    【译文】

    乾隆年间以古月轩瓷器声价最高。古月轩瓷器所绘纹样是能够非常精致并富有清韵,尤其以人物画最为难得。即使绘画杏林春燕,其声价也可噪动天下;画疏柳野鸭,亦格外称绝。当时由景德镇制胎运入京城,命如意馆的画师在宫中作画,开设窑炉烘烤花纹,有人说曾见到写有“臣董邦达恭绘”的瓷器,然而寻求它的画派,又疑似蒋廷锡、袁江、焦秉贞之流参阅《款识》章。

    绘战争故事者,谓之刀马人,无论明清瓷品,皆极为西人所嗜。至挂刀骑马而非战争者,亦准于刀马人之列也。康窑大盘有两阵战争过百人者,尤为奇伟可喜。又有青花加紫,其皿绝大,而仅一人一马者,笔端恣奡,亦非恒品。

    【译文】

    描画战争故事的纹样,称作刀马人,无论明清瓷器,都极受西方人喜爱。至于画挎刀骑马而并非战争的制品,也同样入刀马人之列。康熙官窑大盘有两阵交战超过百人以上的画面尤为奇特雄伟令人喜爱。还有青花加紫的瓷器,器皿巨大,而仅画一人一马,笔触豪放,也不是常见之物。

    康窑所画怪兽最为生动,嘘气喷雾,毛毵毵欲跃(1),真神品矣。若绘翔凤、孔雀,则稍不如绘燕雀小鸟,以小鸟易有神致。至花卉画笔,以白地者为佳,老横无匹,俨然华秋岳也。雍正粉彩花鸟,逸丽过于乾隆。若人物,则青花胜于五彩,盖犹循康熙前轨也。乾隆花鸟,除古月轩外,殆不能比迹康、雍,惟人物仕女,工致秀媚,乃殊尤耳。

    【注释】

    (1)毵毵(sān):毛发、枝条等细长垂拂、纷披散乱的样子。

    【译文】

    康熙官窑所画的怪兽最为生动,嘘气喷雾,长毛毵毵,跃跃欲活,堪称最精妙之品。若是绘画凤凰、孔雀,是不如绘燕雀、小鸟,因为小鸟更易有神采和趣味。至于花卉的画法,以白底为佳,老辣无双,仿佛像是华秋岳的作品一般。雍正年间的粉彩花鸟,比乾隆年间的要高超秀丽。若绘人物,则青花胜于五彩,是因为仍旧遵循康熙年间的规范。乾隆年间的花鸟除了古月轩外,大多不能与康熙、雍正年间的制品相比,只有人物、仕女画细致秀丽妩媚,是卓越的佳作。

    康窑画松树,苍翠欲滴,古干森郁,其粉本纯由宋画而出(1),若李思训、赵大年殆其私淑者也(2)。配以人物高士,亦飘飘有仙气。

    【注释】

    (1)粉本:画稿。古人作画,先施粉上样,然后依样落笔,故称“画稿”为“粉本”。

    (2)李思训(651——716,一作653——718):字建,一作建景。唐宗室,高祖从弟长平王李叔良孙,李孝斌子。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封彭国公,卒赠秦州都督。擅画青绿山水,受展子虔的影响,笔力遒劲,画史称“大李将军”。赵大年:即赵令穰,字大年。汴京(今河南开封)人。宋太祖赵匡胤五世孙。官崇信军节度使观察留后,卒赠“开府仪同三司”,追封“荣国公”。有文采,尤擅绘画。私淑:未得正式被接收为学生而私下奉为受业之师。《孟子·离娄下》:“予未得为孔子徒也,予私淑诸人也。”

    【译文】

    康熙官窑所画的松树,苍翠欲滴,古干深郁,其画稿纯粹脱自宋画,如李思训、赵大年或是其私淑的典范。再配上人物、高士,也就飘飘然有几分仙气了。

    素彩海马之碗,声价极巨,以九兽者为最佳。其余有五兽,亦有一兽者,盖视碗之大小为多寡也。海涛作圈纹,多深绿色,兼泛海花。兽或绿、或紫、或黄,作腾跃蹲踞状。亦有参绘八宝于其间者(1)。

    【注释】

    (1)八宝:又称“八瑞相”、“八吉祥”。依次为宝瓶、宝盖、双鱼、莲花、右旋螺、吉祥结、尊胜幢、法轮,是藏传佛教中八种祥瑞之物,以象征吉祥幸福和圆满。

    【译文】

    素彩绘海马碗,声价极高,以画九兽的为最好。其他有画五兽,也有只画一兽,因其碗的大小而定多少。海涛画作圈纹多作深绿色,同时泛起海花。兽则或绿色、或紫色、或黄色,画作腾跃蹲踞的形状。也有其间加绘八宝的。

    瓷花之有龙,盖自宋定始,明代绘龙者指不胜屈(1)。大抵龙象至尊,为中国历代以来之古说久矣。近者绘龙瓷品,颇为世人所不喜,实则此类微嫌陈俗则有之,若谓龙为有清国微之故,则殊伧父之见也(2)。

    【注释】

    (1)指不胜屈:扳着指头数也数不过来。形容为数很多。清陈康祺《郎潜纪闻》:“本朝大臣夺情任事者,指不胜屈。”

    (2)伧父:粗鄙之人。南北朝时南人讥骂北人的话。

    【译文】

    瓷器花纹有龙,始于宋代定窑,明代绘龙就数不胜数了。大概是龙象征着至尊,在中国历代以来的古老传说已然很久了。近来绘有龙纹的瓷器,颇不为世人所喜爱,其实这类制品还是稍显陈旧庸俗,如果说因为龙是清朝国微的缘故,就实在是粗陋之见了。

    所不喜于龙者,如五彩盘龙之属,无甚特色者,乃嫌陈俗耳。若教子升天之杯,古人且至兴大狱。若九龙,若海水飞狮龙,若龙捧八卦之类,又皆明瓷之卓卓有名者也(1)。康、雍釉里红之品,云龙夭矫,尤以不见全身或兼釉里蓝云者为佳。至乾窑胭脂水、堆料花之龙,亦非恒品。大抵绘龙贵夫特别,若板滞无奇,不外穿云赶珠之属,则诚不足贵。至出乎习见之外,而戛戛独造者(2),是又乌能以陈俗目之!

    【注释】

    (1)卓卓:特立,高超出众的样子。

    (2)戛戛独造:形容文章别出心裁,富有独创性。

    【译文】

    所不喜欢画龙的瓷器,像五彩盘龙之类,没有什么特色而嫌其陈旧庸俗。若教子升天的瓷杯,古人还会引来牢狱之灾。像九龙、海水飞狮龙、龙捧八卦之类的制品,又都是明瓷中高超出众之品。康熙、雍正年间的釉里红瓷器,云龙身形矫健,尤其以不见全身或者兼有釉里蓝云的为佳妙。至于乾隆官窑的胭脂水、堆料花的龙纹也不是一般的制品。大概画龙贵在特殊,如果呆板不动,毫无奇异,不外乎穿云赶珠之类的,则实在不足宝贵。若出于日常所见之外,而别出心裁的制品,又怎能以陈俗看待呢!

    瓷之绘一龙一凤者,大抵皆历代君主大婚时所制,以志纪念者也。宣德青花最有名,近则康、乾之品,亦足为世重矣。至所绘不止一龙一凤者,则大都取御用之意,而不关乎大婚纪念也。

    【译文】

    瓷器上画一龙一凤的,大多都是历代君主大婚时所制作的,以作纪念。宣德青花最有名,近来康熙、乾隆年间的制品,亦足以为世人所看重。至于所绘不止一龙一凤的,大都表示御用的意思,而无关于大婚纪念。

    绘小儿游戏之画,亦自明始,谓之耍娃娃。有五子、有八子、有九子、有十六子、有百子。百子之制,道光时尤为盛行。近所见百子舞龙灯、十六子在鱼缸边游戏之类,则新制甚夥,殊不足贵。九子穿串枝莲之瓶,若乾窑者,价值殊巨。至五子夺魁、或九子夺魁之属(1),则稍近于平庸矣。

    【注释】

    (1)五子夺魁:民间吉祥图案。古代科举考试,父母望子登科及第。然每科状元全国仅一名,故望五子各自努力争取。图案常作大儿手中持一盔帽,“盔”、“魁”同音,以示夺盔者即象征高中状元之意。五子夺魁的由来,在五代晚期,渔阳(今北京密云)人窦禹钧很会教育子女,他的五个儿子后来个个都很有成就,被人称为“燕山窦氏五龙”。画中表现的是兄弟们嬉戏的情景。

    【译文】

    绘儿童游戏的图画也是从明代开始的,称作耍娃娃。有五子、八子、九子、十六子、百子的分别。百子之制,在道光年间尤为盛行。近来所见到百子舞龙灯、十六子在鱼缸边游戏之类的,则新的制品很多,但都无足珍贵。九子穿串枝莲的花瓶,若是乾隆官窑瓷器,则价值特别昂贵。至于五子夺魁、或九子夺魁之类的,则就近于平庸了。

    绘桃实九颗连带枝叶者,谓之九桃。康窑大瓶,价亦不资。此后九桃瓶、罐、盘、碗,代有踵作。雍正九桃盘多作豆彩,又兼外绘团鹤者,亦足珍也。又有八桃及二十余桃者。

    【译文】

    绘有连枝带叶的桃实九颗,称作九桃。康熙官窑大瓶,价值也十分昂贵。此后九桃瓶、罐、盘、碗,历代均有制作。雍正年间的九桃盘多作豆彩,有的外面加绘团鹤,也十分珍贵。还有画八个桃或二十余桃的器皿。

    过枝花杯、碗,雅称隽品。过枝者,自彼面达于此面,枝叶连属之谓也。成化开其先,雍正继其轨。雍窑多画翠竹、碧桃,又有兼绘采凤者。至道光时,盛行过枝癞瓜及过枝葡萄,雍窑已多逊色,然较胜于寻常绘花卉者。

    【译文】

    过枝花的杯、碗,雅称精品。所谓过枝,是指从那面到这面枝叶相连不断的意思。成化年间开其先河,雍正年间继承发展。雍正官窑多画翠竹、碧桃,还有的兼画彩凤。到道光时,盛行过枝癞瓜及过枝葡萄,与雍正官窑相比已多有逊色,但是尚能略胜平常绘画花卉的制品。

    瓷品之画,以绘人物为上,绘兽次之,花卉、山水又次之。至锦灰堆者,即俗所谓规矩花(1),在管见颇为不取(2)。然乾隆之精品,于极华缛之中饶有清空之处,不尽填满也。精者华腴富丽,恍见党太尉貂裘羊酒之风(3),夫亦足以自豪矣。

    【注释】

    (1)规矩花:工笔花鸟画。

    (2)管见:狭隘的见识,如从管中窥物,为自谦见识浅小之辞。

    (3)党太尉貂裘羊酒之风:指豪放不羁、挥金如土的人生态度。此用典似有误,当作党太尉羊酒为一事,貂裘为另一事。前事本《诗话总龟前集》卷四十一《诙谐门下》载:“世传陶穀学士买得党太尉家故妓,过定陶,取雪水烹团茶,谓妓曰:‘党太尉应不识此。’妓曰:‘彼粗人,安有此景?但能以销金暖帐下浅斟低唱吃羊羔儿酒尔。’穀愧其言。”羊酒,即羊羔儿酒。后事本《晋书·阮孚传》载:“(孚)迁黄门侍郎散骑常侍,尝以金貂换酒,复为所司弹劾。”貂裘,貂皮做的大衣。

    【译文】

    瓷器上的绘画,以绘画人物为上,画鸟兽的稍次,画花卉、山水的又次。至于锦灰堆,即俗称作规矩花的,依我个人的愚见认为并不可取。但乾隆年间的精品,在极尽华丽繁缛之时,仍留有清淡空虚之处,不完全填满花纹。精致者华美丰腴,富丽堂皇,恍惚中看到党太尉貂裘羊酒的风貌,如此也足以自豪。

    仙女乘槎之杯(1),雍、乾、嘉、道均有之。海水往往浅雕,乃在后叶。其初海水以极细之笔绘之,更胜于浅雕者。又,此杯器之中心绘一红日,彩云绕之,觉亦秀倩可宝。

    【注释】

    (1)乘槎:亦作“乘楂”。乘坐竹、木筏。传说天河与海通,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见有浮槎去来,不失期,遂立飞阁于楂上,乘槎浮海而至天河,遇织女、牵牛。此人问此是何处,答曰:“君还至蜀郡访严君平则知之。”后至蜀,君平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牵牛宿。”正是此人到天河时。见晋张华《博物志》卷十。

    【译文】

    仙女乘槎的瓷杯,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各朝均有。海水往往用浅雕的方法,乃是清代后期制品。在初期是用极细的笔描绘海水,更胜过浅雕。再有这种杯子中心还绘有一轮红日,彩云缭绕,也觉得秀美可宝。

    《耕织图》为康熙官窑精品(1),兼有御制诗,楷亦精美,声价殆侔于鸡缸也。若乾隆之绘田家乐者,亦犹耕织遗意。又有渔家乐兼绘仕女者,则不禁诵渔洋“青荷中妇镜,黄竹女儿箱”之句(2),为之神往不置。

    【注释】

    (1)《耕织图》:古代男耕女织,是最基本的生产活动,从而为世所重,画家亦以为题材。南宋刘松年曾画有《耕织图》,同时另有《农耕二十一图》并《纺织二十四图》,有木刻流传。清康熙帝命内廷画家重绘《耕图》与《织图》各23幅。乾隆亦曾命冷枚、陈枚各绘《耕织图》。瓷器上出现的耕织图纹,始见于康熙三十五年(1696),康熙五十一年(1712)以后广为流行,并成为传统题材,多用青花或五彩表现。

    (2)渔洋:即王士祯(1634——1711),原名士禛,字子真、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顺治十五年(1659)进士,康熙朝官至刑部尚书。卒谥文简。新城(今山东桓台)人,常自称济南人。倡“神韵诗”,康熙间文坛盟主,被誉为“一代正宗”。著有《渔洋诗文集》、《池北偶谈》等。“青荷”二诗句:见王士祯《渔阳精华录》卷一《秋柳四首》之二,原诗作“浦里清荷中妇镜,江干黄竹女儿箱”。上句惠栋注引徐夔曰:“梁江从简《采荷讽》:‘欲持荷作柱,荷弱不胜梁。欲持荷作镜,荷暗本无光。’”中妇镜,家中主妇用的镜子。下句惠栋注引徐夔曰:“乐府《黄竹子》:‘江干黄竹子,堪作女儿箱。’”女儿箱,女子的衣箱。

    清 青花耕织图碗

    【译文】

    《耕织图》是康熙官窑花绘的精品,兼题有御制诗,楷书也很精美,声价几乎与鸡缸杯不相上下。像乾隆年间的田家乐制品,也还有耕织图的遗意。还有绘渔家乐兼画仕女图的瓷器,则令人不禁吟诵王渔洋的“青荷中妇镜,黄竹女儿箱”的诗句,让人向往不已。

    乾隆人物工致绝伦,故事则举汉晋以来暨唐人小说(1),几于应有尽有。下至《西厢》、《三国》、《水浒》之伦,亦穷秀极妍,并称佳妙。至末叶乃益曼衍(2),如“水浸金山”等不经之事实(3),亦入绘事。盖争奇斗巧,踵事增华(4),势必至也。然明末清初,已有采取《封神演义》绘千里眼、顺风耳者(5),则又不自乾隆始矣。

    【注释】

    (1)唐人小说:即唐代的文言短篇小说,内容多传述奇闻异事,后人称为“唐代传奇”,或称“唐传奇”。

    (2)曼衍:蔓延。

    (3)水浸金山:出《白蛇传》故事。故事说蛇仙白素贞寻夫,与僧法海斗法而水漫金山寺。金山寺,在今江苏镇江。

    (4)踵事增华:继续前人之业,使更加完善美好。踵,脚后跟,用为动词,表继续。

    (5)《封神演义》:古代神魔小说,明许仲琳(或陈仲琳)撰。一说为明代道士陆西星。千里眼、顺风耳:《封神演义》中虚构的轩辕庙中的两个鬼使。见该书第九十回。

    【译文】

    乾隆官窑的人物画,精工细致,无与伦比,所画的故事多来自汉晋以后的掌故以及唐人小说,几乎应有尽有。下至《西厢记》、《三国演义》、《水浒传》之类,也极其秀丽,同样称作佳作。到了清末则更加繁衍,如“水浸金山”等传说不实的故事也有所描画。这是因为争奇斗艳、踵事增华的必然结果。然而明末清初就已经有反映《封神演义》里千里眼、顺风耳的瓷器绘画,如此看来,就又不是从乾隆年间才开始的了。

    康、雍瓷品所绘八仙带有水波纹者,吕洞宾旁立一人(1),头戴柳枝,状殊怪异,俗谓之柳树精(2)。乾、道诸窑仿者,亦同斯制。若八仙而无水波纹配以他景者,则不带柳树精也。又,康瓷八仙盘具,其中必兼绘南极老人及麻姑、童子、仙鹿(3),亦有但绘南极、童子等而不绘麻姑者。

    【注释】

    (1)吕洞宾(798——?):唐代诗人,名岩,字洞宾。传说后来入道成仙,为八仙之一,称吕祖、纯阳子、吕纯阳等。《全唐诗》收有他的诗,皆关于修道学仙者。

    (2)柳树精:柳树成精的妖怪,小说《飞剑记》中吕洞宾所收的一个随行不离的徒弟。

    (3)南极老人:又叫“老人星”,即寿星。麻姑:道教女仙之一,见葛洪《神仙传》。旧时为女性祝寿多赠麻姑像,取名“麻姑献寿”。

    【译文】

    康熙、雍正年间瓷器上所绘八仙并带有水波纹的制品,在吕洞宾旁站立一人,头带柳枝,样子非常怪异,俗称作柳树精。乾隆、道光各窑的仿品也是同样。若是八仙而无水波纹,配以其他景致的,则不带柳树精。又有康熙官窑八仙盘等器皿,其中必定兼绘南极老人、麻姑、童子、仙鹿,但也有只绘南极老人、童子等,而不绘麻姑的。

    厌胜瓷品(1),颇为猥亵。明穆宗好内(2),故隆庆杯、碗始有之。康、雍、乾、道诸朝亦有递作者,旁及花囊、屏、枕诸器(3),风斯靡矣。然汉广川王画屋已有此种(4),则滥觞为已古矣。若但写风怀含蓄不露者(5),犹为彼胜于此。

    【注释】

    (1)厌胜:意即“厌而胜之”,系用法术诅咒或祈祷以达到制胜所厌恶的人、物或魔怪的目的。古代方术之一。“厌”字此处念yā(阴平韵),通“压”,有倾覆、适合、抑制、堵塞、掩藏、压制等义。

    (2)明穆宗:即朱载垕(1537——1572),明世宗朱厚熜第三子。嘉靖四十五年(1566)继位,翌年改元隆庆,在位6年卒。好内:贪恋妻妾姬侍。

    (3)花囊:中国古代花器的一种。

    (4)汉广川王:《汉书》卷五十三《列传·景十三王》:“赵敬肃王彭祖以孝景前二年立为广川王。”并载其生活淫乱。广川,今河北景县广川镇。画屋:事不详,当指屋内画男女猥亵故事。

    (5)风怀:犹风情,指男女相爱的情怀。

    【译文】

    厌胜瓷器,相当淫秽。明穆宗贪恋女色,所以隆庆年间的杯、碗才有此类制品。康熙、雍正、乾隆、道光各朝,也有继续制作的,并且涉及到花囊、屏风、枕头等器具,风气由此败坏。然而汉代广川王的画屋已经有这种画了,则可知起源已经很久了。若仅仅描画男女的爱情,含蓄而不显露的制品,还可认为彼胜于此。

    绘百蝠者(1),殊嫌呆滞。百鹿、百子较胜(2),而新制亦最多,故百鹿不如十鹿也。是等彩绘,皆有康、乾精制,然继者踵作,未免陈陈相因。至二十一鸟、二十喜鹊、十二肖生之类,较为可喜。若三羊开泰、五鸡、鹌鹑之属(3),精妙者亦殊足珍。然尚不及异兽朝龙与怪兽狮熊之尤为奇伟也。

    【注释】

    (1)百蝠:一百只蝙蝠,取“蝠”、“福”同音,象征幸福之意。

    (2)百鹿:一百只鹿,取“鹿”、“禄”同音,象征官高禄厚之意。百子:一百个儿子。我国古人认为多子多福,传说周文王百子,因有《百子图》,寓多子多福之意。

    (3)三羊开泰:《周易》阴阳学说中,十月为坤卦,纯阴之象。十一月为复卦,一阳生于下。十二月为临卦,二阳生于下。正月为泰卦,三阳生于下。时当冬去春来,阴消阳长,有吉亨兴盛之象,故称三阳开泰。吉祥图案以羊寓阳,“三羊”为“三阳”,与日纹和风景等组成纹样,常见于民间建筑,器物装饰与木版年画等。

    【译文】

    瓷器上画百蝠的特别显得呆滞。画百鹿、百子的要好一些,而新的制品也最多,所以百鹿不如十鹿。这类彩绘均有康熙、乾隆年间的精品,但是后来各朝仿制的,未免沿袭老一套,毫无创新。至于二十一鸟、二十喜鹊、十二生肖之类,都比较可爱。若是三羊开泰、五鸡、鹌鹑之类的,做工精妙的也非常珍贵。然而还比不上异兽朝龙与怪兽狮熊的雄奇伟绝。

    十二肖生之物以入瓷画者,乾隆、道光均有之。乾隆瓷灯有锦地开光三圆幅,每幅绘生物二者,配景楚楚(1),殊有新趣,灯一对则十二生物适齐矣。康熙十二月花卉酒杯(2),每花各配以一生物,然是等生物又不按地支生肖者也。

    清 五彩十二月“花神”杯

    【注释】

    (1)楚楚:排列整齐貌。

    (2)十二月花卉酒杯:即十二花神酒杯,康熙时造,一套12只酒杯,各绘花卉一种,相应12个月的时令。

    【译文】

    十二生肖用来作为瓷画的,乾隆、道光年间均有。乾隆瓷灯上有锦地开光的三个圆幅,每幅内绘画两个生物,配以风景,排列整齐,饶有趣味,灯为一对,则十二生肖齐备。康熙时十二月花卉酒杯,每种花配以一种动物,然而这等生物却又不按地支生肖而绘制。

    雍正花卉兼草虫者,多画络纬娘、蜻蜓、蚱蜢、蜗牛之属(1)。道光草虫最喜画螳螂,其花卉多作碎花(2),以视雍正之善绘折枝者,真如小巫见大巫矣。惟绘五毒,差堪鉴录(3)。五毒而兼人物者乃稗官故事也,亦道光窑之别开生面者。

    【注释】

    (1)络纬娘:虫名。即莎鸡,俗称“络丝娘”﹑“纺织娘”。夏秋夜间振羽作声,如纺车响,故名。

    (2)五毒:五种有毒性的动物,分别是青蛇、蜈蚣、蝎子、壁虎和蟾蜍。

    (3)差堪:略可。

    【译文】

    雍正时画的花卉、草虫,多是络纬娘、蜻蜓、蚱蜢、蜗牛之类。道光时画草虫最喜爱画螳螂,花卉以碎花居多,比起雍正时善画折枝花来,真好像是小巫见大巫了。唯有描画五毒的制品,还略可鉴赏。画五毒而兼有人物的,是稗官野史的故事,也是道光官窑瓷器中别开生面的一类。

    瓷品满画花朵,种种色色,形状不一者谓之万花,以黑地者为最贵,即白地者亦可珍。若中有五蝠者,则乾隆五福堂物也,虽嘉、道仿制之品,价值亦巨。花之形状大小偏反,各尽其致。繁密之极,盖几不见有地矣。

    【译文】

    瓷器上满画花朵,各式各样,形态不一的称作万花,以黑色地为最贵,即使白色地的也很珍贵。若中间画有五只蝙蝠的,则是乾隆五福堂的瓷器,虽然是嘉庆、道光仿制的瓷器,价值也很高。花朵的大小偏侧,各尽其妙。繁密非常,几乎看不到还有胎底。

    嘉、道之间所画楼台之画,书有地名者,大约绘西湖景为多,绘庐山十景者亦有之(1)。至有绘海珠景者,乃粤人向景德镇窑定制之品,而非出于广窑所自制也。又有羊城八景之类(2),亦然。

    【注释】

    (1)庐山十景:指江西庐山的十个著名景点,分别是锦绣仙洞、含鄱吐日、五老听泉、白鹿书院、植物王国、花径觅春、别墅春秋、黄龙宝树、云中街市、龙崖天池。

    (2)羊城八景:指广州的八个著名景点,历代所指不一。羊城,即五羊城,广州的别称。

    【译文】

    嘉庆、道光年间所画的楼台而写有地名的,以绘西湖的为最多,绘庐山十景的也有一些。至于绘有海珠风景的,乃是广东人向景德镇窑定制的瓷器,而不是广窑自己烧造的。还有绘羊城八景之类的也同样如此。

    雕瓷之巧者,有陈国治、王炳荣诸人(1),所作品精细中饶有画意。其仿木、仿竹、仿象牙之制,尤极神似,故谓此等釉为仿竹木、象牙之釉也。至于仿漆之器,精雕花纹,所涂之釉又极似漆,或谓有竟髹以漆者。

    【注释】

    (1)陈国治:祁门(今安徽祁门)人,清道光、咸丰间景德镇著名雕瓷艺人。善瓷雕花卉,仿竹木、象牙器形神俱备,仿漆器釉色极似髹漆。王炳荣:清朝同治、光绪年间景德镇瓷雕名家,传世以文房用具为多。

    【译文】

    雕瓷的能工巧匠有陈国治、王炳荣等人,所作器物精细之中透着几分诗情画意。他们作的仿木、仿竹、仿象牙的瓷器,非常相似,所以称这类釉为仿竹木釉、仿象牙釉。至于仿漆器,精雕花纹,涂的釉很像漆,或说其中竟有使用髹漆的制品。

    嵌花之制(1),清初已盛行。康窑笔洗嵌龙螭者常有(2),若嵌九螭之杯尤佳。九螭聚于一处,蜿蜒浮突,有一尾口衔小螭,余螭绕之成杯耳形,隽品也。乾窑胭脂水瓶,有一螭盘绕瓶身,概属脂水釉,亦称罕觏。若上方供品,或数小儿作牵索状之瓶,或小儿游戏突出全身之瓶,或十八罗汉一一突嵌之瓶,皆可宝贵。

    【注释】

    (1)嵌花之制:嵌花的瓷器。嵌花,本卷前述曰:“若不由本身出花而别刻花嵌入者,则又当谓之嵌花。”

    (2)笔洗:文房用具中用来盛水洗笔的器皿。

    【译文】

    嵌花的制品在清初已经盛行。康熙官窑笔洗常有嵌龙、螭的,如果嵌九螭的杯具就更为绝妙。九螭聚在一处,蜿蜒浮雕而凸起,有一条口衔小螭,其余各螭环绕成杯耳形状,乃是佳品。乾隆官窑胭脂水瓶,有一螭盘绕于瓶身上,均属于胭脂水釉,也可称罕见。若是皇家贡品,有的是几个儿童作牵绳状的瓷瓶,或者是儿童游戏突出全身的瓷瓶,或者是十八罗汉一一嵌在瓶身上,都非常宝贵。

    雍正豆彩花果之盘,其所绘花枝有若字形者,虬结连蜷(1),不甚可识。或谓乃藏满、蒙文于其内也。此后道光亦有之。

    【注释】

    (1)虬(qiú):古代传说有角的龙。

    【译文】

    雍正豆彩花果盘,所绘花枝有很像字形的,弯曲盘结,难以认识。或者说是暗藏满、蒙文字于其内。此后道光年间也曾有过类似的瓷器。

    百鸟归巢,绘百鸟一一不同,极飞翔动静之致,后仿者颇多,神采殊失。若绘喜鹊三十只者,有一红月,名曰一月三十喜,又名日日见喜,皆吉祥语也。若不足三十者,即以其数名之曰若干喜,杂以红梅,亦颇不俗。

    【译文】

    百鸟归巢,所画百鸟各不相同,飞翔、动静描绘得淋漓尽致,后世仿品很多,但神采尽失。若是绘画三十只喜鹊的器皿,图中有一红月,称作一月三十喜,又叫日日见喜,都是所谓的吉祥语。如果不够三十只的,即以其数目称呼为若干“喜”,夹杂绘有红梅,也很不俗气。

    道光所绘人物,亦有极精者。惟好于人物之旁,位置琴棋书画之属,又题诗于其间,或书传于其后,虽存论世知人之意,而乏配景布局之观,故鉴家抑之。

    【译文】

    道光年间所绘人物也有极其精细的。只是好在人物之旁设置琴棋书画之类,并且在其间题诗,或者在后面写小传,虽然有知人论世的意思,然而缺乏配景布置的观感,因此鉴赏家多鄙视。

    明瓷之画也,用笔粗疏而古气横溢,且有奇趣。其地之色釉浓厚深穆,却非后来所有。康熙画花,于肆奡之中而行其缜密,于工致之中而寓其高古。雍正则逸丽而秀倩。若乾隆则繁密富丽之极,而时露清气。其颜料之色泽,又一代有一代之特色,而不容以相掩。要而言之,皆非后来所及而已。

    【译文】

    明代瓷器的绘画,用笔粗疏而古气纵横,并且富有奇趣。其胎底作为底色用的颜色浓厚深沉,却非后来所能做到。康熙时所画的花纹能在豪放矫健中而显出细致,工致之中而寄托高古。雍正时制品则雅丽而秀美。到乾隆年间则富丽堂皇中而时露清高之气。至于其所用颜料的色泽,也是一代有一代的特色,而不容相互掩饰。简要说来,都不是后世所能达到的。

    【点评】

    瓷之花绘是其作为艺术品的第一道风景,向来为制作与收藏者所重。本章综论瓷之花绘,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考其瓷有花绘肇始及其历代变迁。瓷之花绘在宋代定、耀、磁诸窑已经流行,至今仍见珍品,而瓷之有花绘当在宋代以前早就开始了。其后递衍嬗变,明清二代由仿定窑、章龙泉窑等进而创造,无论仿制或自创,均有其价值。此瓷之花绘发展的大略。

    二论花绘之种类。一是以瓷之本身出花者。其中以技法分有雕花。宋瓷定窑、章龙泉窑之雕花,有平雕、凸雕、凹雕。三者亦分别名暗花、法花、划花。平雕与凹雕实即后世乾隆朝之雕瓷,但与近来之刻瓷不是一回事;又定窑又以成花之工具分,刀刻者为划花,针刺者为绣花,版印者为印花,锥凿者为锥花,笔堆者为堆花。印花亦称法花,或又称鼓花,堆花又名填白,皆市肆间随意为之;又素瓷雕花以品质分则有影青、玲珑、堆料花。影青中别有隐青。法花兴起于元,盛于明,清初有仿制,而乾隆后即罕见。二是不由瓷本身出花而别刻花嵌入者,谓之嵌花。

    三论花绘样式之创始。底内绘花始于永乐压手杯,相沿至乾隆以后即少见;画诗句入瓷以及夹彩、戗金之制,均始自宣(德)窑;鸡缸始自成化,至清末尤有仿制;画秋千士女、斗龙舟、周茂叔爱莲、五子相戏、八吉祥、西番莲、锦灰堆等,起自成(化)窑;两面彩、捧字始自明嘉靖,而捧回回字始自万历,等等,有明一代瓷之花绘创制甚多。

    四论花绘之风格。嘉靖、万历朴拙高古;康熙画笔有明代遗风,为清代冠;雍正花卉草虫,得没骨之妙,奕奕有神,而人物山水逊于康熙;乾隆吸纳西洋画法,规矩花堪称观止,人物画尤极工致,古月轩是其代表;道光间改七芗、王小梅,均一代名家。近日仿康熙青花、乾隆人物亦有极精者。

    五论花绘题材。有人物,有故事,明瓷所绘如周茂叔爱莲、陶渊明赏菊、竹林七贤、流觞曲水;康熙瓷所绘如饮中八仙、十八学士、十八罗汉;道光所绘《无双谱》等,其标新立异者大都取材小说,明末清初即有取材《封神演义》者,乾隆间则历代小说人物应有尽有。康熙间仕女已有绘弓鞋纤趺之恶习,至雍正间乃有绘剧场妆者。乾隆间以古月轩所绘声价最高,而其时贡品已有绘西方人物者,为西商所珍。西商所贵者尚有战争图,谓之刀马人;有文字,如梵文、经语、百福、百寿字、阿拉伯文字以及诗、词、歌、赋、颂等。其他题材尚有动物、植物、山水、文字等。例举有康(熙)窑所画松树,素彩海马碗,龙盘始自宋代定窑,一龙一凤或不止一龙一凤者皆为御用;画小儿游戏亦始自明代,康窑九桃盘,过枝花盘始自明成化,以及《耕织图》、八仙、厌胜瓷品、十二生肖、十二月花卉、楼台等。并附说雕瓷名家仿木或象牙、漆诸作,以及嵌花名品、雍正豆彩花果之盘、“百鸟归巢”等等。

    最后总论明清花绘成就曰:“明瓷之画也,用笔粗疏而古气横溢,且有奇趣。其地之色釉浓厚深穆,却非后来所有。康熙画花,于肆之中而行其缜密,于工致之中而寓其高古。雍正则逸丽而秀倩。若乾隆则繁密富丽之极,而时露清气。其颜料之色泽,又一代有一代之特色,而不容以相掩。要而言之,皆非后来所及而已。”

    综上本章说花绘,于历代变迁,种类样式,名家名品,名题名式,高下优劣,皆有述评。其行文则既面面俱到,又重点突出;既纵横交错,又条理分明。使见每代每式,变动不居,既精彩纷纭,又潮起潮落,作者所谓“一代有一代之特色”,不仅在“颜料之色泽”,而在花绘乃至瓷艺之全体。但结末“要而言之,皆非后来所及而已”,实作者身处衰世所见所感,百年以后至于今,我国瓷艺有新的发展,其所说已不是事实。

本站推荐:大杂烩孙子兵法草庐经略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论营造法式镜镜詅痴译注正杨科学与玄学文学课寄园寄所寄

饮流斋说瓷译注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贪玩中文网只为原作者许之衡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许之衡并收藏饮流斋说瓷译注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