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玩中文网 > 路边草 > 三一~四〇

三一~四〇

推荐阅读:赣第德曼殊斐尔小说集涡堤孩永井荷风异国放浪记夏目漱石浮世与病榻日本侘寂德川时代的文艺与社会“意气”的构造西方文学史十二讲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

贪玩中文网 www.tanwanzw.com,最快更新路边草最新章节!

    妻子把手里的文书递到健三跟前。

    “说把这个交给你。”

    健三带着惊讶的神态,把东西接过来。

    “什么东西?”

    “说全是与那人有关的文书,拿给健三看看,也许会有参考。一直收藏在小柜子的抽屉里,今天才取出拿来的。”

    “还有这种文书?”

    他从妻子手里接过那捆文书,托在手里,呆呆地看着那年深日久的纸的颜色,而且无意识地翻来覆去看了看。这捆文书厚约两寸,也许是长期扔放在不通风、有湿气的地方吧,健三突然发现早被虫蛀出一道痕迹来了。他只是用手指轻轻摸了摸那不规则的痕迹,却无心解开仔细捆好的纸捻结,把里面的东西看一看。

    “打开看的话,里面会有什么东西吗?”这句话充分说明了他的想法。

    “他说父亲为了子孙后代,特意归置好保存下来的。”

    “是吗?”健三以往并不特别尊重自己父亲的判断力和分辨力,“因为是父亲办的事,他是会把所有东西归置好的。”

    “可是,这全是出于对你的关心,据说,老人家考虑到那家伙是那样的人,自己死后,说不定他会说出什么话来,到那时,这文书就起作用了,所以才特意归置起来,交给你哥哥的。”

    “是吗,我可不知道。”

    健三的父亲是中风死的。父亲健在时,他就离开了东京,父亲死时也未能见上一面。这种文书未经他过目,长期保存在哥哥手上,那是不足为奇的。

    他终于解开了捆文书的纸捻结,把叠在一起的东西一一进行查看。有的上面写着“手续书”,有的写着“契约一束”,在对折的日本纸账本上,写着“明治二十年正月契约金收据”,这些东西先后展现出来。账本的最后一页上,有岛田签写的“以上于本日领取”、“以上已按应付款项付清”的字迹,还盖有黑色的印章。

    “父亲每月被他拿走三到四圆。”

    “是被那人拿走吗?”妻子在对面倒看着账本。

    “不知道总共拿去了多少。按理说,除此以外,应该还有临时给的钱。因为是父亲办的事,肯定会有收据的,只是不晓得放在哪里。”

    文书一张一张不断展现出来,可在健三看来,全都乱七八糟,不易弄清。过了一会,他把叠成四折的一垛厚厚的东西拿起来,打开来看看里面是什么。

    “连小学毕业证书都放在这里面。”

    那所小学的名称,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所不同,最早盖的印章叫“第一大学区第五中学区第八小学”。

    “那是什么?”

    “是什么,我自己也记不得了。”

    “相当旧的东西喽!”

    在证书里还夹有两三张奖状,周围是上升的龙和下降的龙,正当中写着甲科或乙科,下方横着绘有笔墨纸的花纹。

    “还得过书本奖哩!”

    他想起小时候抱着《劝善训蒙》和《舆地志略》等书,高高兴兴跑回家来的情景;还想起在得奖的前一天晚上梦见青龙和白虎的事。今天在健三看来,这些往事不同一般,好像近在眼前。

    三二

    妻子很珍惜这些陈旧的证书,丈夫扔下之后,她又拿起来,一张一张仔细查看。

    “奇怪!什么初等小学第五级、第六级,有这个年级吗?”

    “有啊。”健三说完,又去翻看别的文书,父亲的字迹特别难认,所以把他弄得好苦,“瞧这个,真没法认啊,越是看不明白的地方,越是使劲打红圈划杠子。”

    那是一份草稿,像是健三的父亲与岛田办交涉时作的记录,他递给了妻子。妻子是女人,所以看得仔细。

    “你父亲还照顾过那个叫岛田的人哩!”

    “这事我也听说过。”

    “这里明写着嘛————此人年幼,难于谋事,由我收领,有教养五年之缘。”

    妻子读文章,听起来简直跟旧幕府时代的商人向城镇衙门告状一样。健三在妻子的这种腔调促使下,仿佛看到自己那位古板的父亲就在眼前。他还想起父亲过去用合适的敬语,给他讲述将军放鹰捕鸟时的情景等等。当然,妻子的真正兴趣主要放在家务事上,对文体之类的事,是根本不关心的。

    “因为这个缘故,你才被送去给那人当养子的呀,这里也这么写着哩!”

    健三可怜自己落得这个报应。妻子却不在意地接着往下念:

    “健三三岁时,遣为养子,尚属清吉,后因与其妻阿常不睦,终成分离。其时,健三年仅八岁,我即将子领回,迄今已养育十四年————下面被红笔涂得乱七八糟,认不得了呀!”

    妻子再三调整文书和自己的眼睛的位置,打算再往下念。健三交抱双手,一声不响地等着。不一会,妻子哧哧地窃笑起来。

    “有什么好笑的?”

    “可不吗……”

    妻子没有说下去,把文书正对着丈夫,然后用食指指着用红笔在行间仔细作了批注的地方。

    “你看看这里。”

    健三皱着眉头艰难地把那一行字念下去:“在管理所供职期间,因与寡妇远山藤私通————什么呀,真无聊!”

    “可是,这总是事实吧。”

    “事实倒是事实。”

    “那就是你八岁的时候。也就是说,打那以后,你就回到自己家里来了。”

    “可是,户籍没有复原。”

    “是那人……”

    一种兴趣激发了妻子的好奇心,她又拿起文书,把看不清的地方放过去,专拣认得清的部分看,想从中发现自己还不知道的事。

    文书的末了,还列举说明岛田不仅仍扣着健三的户籍,不让他回自己家,而且经常滥用把健三改为户主的印鉴,到处去借钱。

    其中还有在即将决裂时,向岛田支付了养育费的证明。上面写有一段长文:“基于上述,健三断缘归宗,当即交付赎金××圆,下欠××圆,议定每月三十日分期支付”云云。

    “尽是些稀奇古怪的句子。”

    “其中提到经办人是比田寅八,并在下方盖有印章。这也许是比田姐夫写的吧。”

    看到了证明的文句,健三才联想到最近会见比田时,他那副全局在胸的样子。

    三三

    哥哥说好葬礼完了要顺便来一下的,却不见照面。

    “也许因为太晚,直接回家去了。”

    健三认为这样更好。他的工作本来就应该利用前一天或前一个晚上进行调查研究,否则将完不成任务。因此,如果宝贵的时间被别的事占去了,对他来说,这是非常懊恼的事。

    他把哥哥留下的文书归置起来,本想用原来的纸捻捆好,可手指一使劲,纸捻就绷断了。

    “放得太久,不结实了!”

    “是吗?”

    “跟你说吧,字据被虫咬了。”

    “可能吧,一直扔在抽屉里嘛。可是,哥哥怎么会把东西保存得这么好呢,根据他的脾气,一为吃喝发愁,就会把什么东西都卖掉的呀!”

    妻子望着健三笑了起来。

    “给虫子咬过的纸张,不会有人买吧。”

    “怎么办呢?总不能就那么扔进废纸篓里吧。”

    妻子从炕桌抽屉里拣出用红白线捻成的细绳,把扔在那里的文书重新捆起来,然后交给丈夫。

    “我这里没有地方存放呀!”

    他周围堆的全是书,连小书箱里也塞满了书信和笔记本。只是那个放铺盖的壁柜还有点空隙。妻子苦笑着站起身来。

    “在两三天里,你哥哥一定还会来的。”

    “是为了那件事?”

    “那是一件事。还有,他今天去参加葬礼,说要借褂子,便从这里穿了一件去。肯定要来还的。”

    不借弟弟的褂子就没法去参加葬礼,这使健三不得不想想哥哥的处境。他还记得自己刚从学校毕业、穿上哥哥送的一件宽大的薄短褂和朋友们一起在池端照相的情景。其中一位朋友对健三说:“看我们谁最先坐上马车(1)。”当时他没有搭腔,只是默默地看着自己的短褂。这件短褂是老早的罗纱料子,上面印有家徽。说得不好听,那是为了蔽羞,才说那件短褂没有破绽,还看得上眼。还有这么一件事:他应邀参加好友的婚礼,前往星冈茶寮(2)时,也因为没有像样的衣服,就把哥哥的长袍大褂一起借来,才把那场面应付过去。

    他唤起的这些回忆,妻子是不知道的。可是,事到今天,与其说使他得意,不如说使他伤感。今昔有别————他不由得想起了这句最能表达他心情的俗语。

    “连件褂子总该有呀!”

    “大家都好久不穿这种褂子了,也许卖掉了吧!”

    “不好办啊!”

    “反正家里有,需要的时候借去穿,这不就行了吗,又不是每天都穿的衣服。”

    “好在家里有,还算不错。”

    妻子想起最近瞒着丈夫典当了自己的衣服的事。健三有一种悲观哲学,认为总有一天自己也会陷入与哥哥同样的困境。

    过去,他就是独自在贫困中站起来的,今天,他节衣缩食,生活仍不宽裕。可是,周围的人却把他当成了赖以生存的主心骨,他很难过。如果把他这样的人看成是亲戚们当中混得最好的,那就更难为情了。

    * * *

    (1) 此处系指官员乘用的马车,即当官的意思。

    (2) “星冈”是位于旧麹町区永田町日枝神社的一块高地,此处茶寮为一家高级会员制料理店。

    三四

    健三的哥哥是个小官吏,在东京市中心一个大局里工作。长期以来,他那可怜巴巴的样子在那座宏伟的建筑物里进进出出,自己也觉得很不相称。

    “我这种人已经老朽不堪喽!不管怎么说,年轻人有为,正在一个接一个地崭露头角。”

    在那衙门里,几百人不分昼夜,在紧张地工作。他已心力交瘁,存在与否,简直跟无形的影子一样。

    “哎,够啦!”

    不想干了!他脑子里经常闪过这样的念头。他有病在身,比实际年龄苍老得多,也干瘦得多,脸无光泽,像快死的人似的,在苟延残喘。

    “因为上夜班没法睡觉,所以伤了身子。”

    他经常因感冒引起咳嗽,有时还发高烧。发烧肯定是肺病的预兆,这就威胁着他的生命。

    实际上,他的工作,即使是强壮的青年人,也肯定会感到辛苦的。每隔一晚他就得在局里加班,而且是通宵达旦地干,第二天早晨才迷迷糊糊地回到自己的家里。这一天,他像散了架似的,什么事也不能做,只好躺下来睡大觉。尽管如此,为了自己,为了养家,他又不得不这样拼命。

    “这回好像有点不妙,能不能找个担保的人?”

    每次传说局里要改革或者整顿,健三就会从哥哥那里听到这种话。健三不在东京期间,哥哥三番两次地特意写信来托付这件事,而且每次都特意告诉权势者的名字,要健三设法求情。然而,健三对这些权势者,只知其名,没有一个是亲密得足以保住哥哥的位子的。健三只能双手托腮,陷入沉思。

    难怪哥哥对工作老是不安心,因为他很早就担任了现今这个职务,既无变更,也未提升。他只比健三大七岁,就像不变化的机器一样操劳了半辈子,除了不断磨损之外,看不出有什么别的不同。

    “那工作干了二十四五年,究竟干出什么名堂来了呢?”

    健三有时很想用这话来开导自己的哥哥。这时,眼前又浮现出这位哥哥往日爱讲究、却不爱学习的模样:不是弹三味线,就是学一弦琴,要不就是揉好糯米团子往锅里扔,或是把煮好的洋粉凉在食盆里。当时他就这样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吃喝玩乐上。

    “要说这完全是自作自受嘛,那倒是一点不假!”

    这就是今天哥哥经常向别人说的心里话。他就是这么个懒汉。

    兄弟们都死了,他自然成了健三生父的继承人。等父亲一去世,他立即卖掉了祖先的住宅,用以还清先前欠下的债款,自己搬进一间小屋子里,接着,又把小屋里摆不下的家具变卖了。

    不久,他成了三个孩子的父亲。孩子们当中,他最疼爱长女,可这孩子从即将成年起就得了严重的肺病,为了拯救这个女儿,他采取了一切措施。可是,他所能做到的一切,在残酷的命运面前,全都付诸东流。折腾了两年之后,女儿终于死了。这时,他家柜子里的东西已荡然无存。不用说出席仪式需要的褂子,甚至连一件像样的带家徽的外衣也没有,只好把健三在国外穿旧了的西服拿来,每天当宝贝穿着到局里去上班。

    三五

    过了两三天,果然不出妻子所料,哥哥还褂子来了。

    “拖久了,实在对不起,谢谢。”

    哥哥在窗下的护板上,打开包袱皮,把两头反拆叠成小件的褂子拿出来,放在弟媳妇面前。他过去很爱虚荣、连个小包都不愿拿,与此相比,如今他不但完全失去了那副神气,反而不顾体面了。他用那干瘪的手,抓住脏包袱皮的角,把它叠好。

    “这件褂子真好,是最近做的吗?”

    “不,如今根本不会去做这种褂子,是老早就有的。”

    妻子想起结婚的时候,丈夫穿着这件褂子正襟危坐的样子。那次婚礼是在外地举行的,一切从简,哥哥没有参加。

    “啊,是吗?这么说,好像在哪里见过似的,虽说是早先的东西,却很结实,一点也没有损坏。”

    “因为很少穿。再说,他一个人的时候,不知怎么想起买那么一件衣服的,我至今还感到奇怪哩!”

    “兴许是打算在婚礼上穿,才特意去做的吧。”

    两人有说有笑地谈起了那次非同寻常的婚礼。

    弟媳妇的父亲特意带着女儿从东京来到健三所在的地方,女儿穿着长袖和服,他自己却连一套礼服也没有,就那么穿着普通的哔叽单衣,盘着腿坐了下来。至于健三,除了有个老太婆外,身边连个商量的人都没有,更是狼狈不堪,对如何办婚礼,他一点主意也没有。本来说好回东京后再成亲的,所以媒人也不在当地。为了作个参考,健三看了看媒人写来的注意事项,那是用楷书写在上等纸上,要求无疑是极其严格的。可是,其中虽引用了《东鉴》(1)等书的事例,却没有起任何实际作用。

    “跟你说吧,连酒壶上都贴上一对纸蝴蝶呢。喝交杯酒的杯子,边上都碰出缺口来啦!”

    “那么,交杯换盏采用了三三见九式喽!”

    “可不,正因为如此,夫妇关系才这么不称心嘛。”

    哥哥苦笑起来。

    “健三是个很难有笑脸的人,让阿住作难了吧。”

    妻子只是笑了笑,像不想与哥哥再说下去似的。

    “他该回来啦。”

    “今天我非等他回来说说那件事……”

    哥哥还想说下去,弟媳妇突然站起来,走进起居室去看钟。她出来时,手里拿着前不久送来的那些文书。

    “这东西有用吗?”

    “不,那只是拿来作参考的,也许用不着了。给健三看过了吗?”

    “嗯,给他看过了。”

    “他说什么?”

    弟媳妇不想直接回答。

    “这里边包着各式各样的文书,实在太多啦!”

    “父亲说往后出什么事就不好办,所以才妥善保存下来的。”

    弟媳妇没有说出丈夫要她把其中至关紧要的部分念给他听的事。哥哥也没有就文书再说什么。两人在健三回来之前,尽是闲谈。过了约莫三十分钟,健三回来了。

    * * *

    (1) 《东鉴》亦作《吾妻镜》,为镰仓幕府编的一部五十二卷的史书。

    三六

    他跟往常一样,更换了衣服,来到客厅里。这时用红白细绳捆好的那束文书已经放在哥哥的腿上。

    “前两天来过啦!”

    哥哥用干瘪的手指,把一度解开了的绳结照原样扎好。

    “刚才我把它翻了一下,发现你不要的东西,也乱捆在这里面。”

    “是吗?”

    健三这才知道长期以来哥哥并未看过这些妥善收藏的文书。哥哥也发觉自己的弟弟对查阅这些文书并不那么热心。

    “阿由要求转户籍的申请书,也捆在里面。”

    所说的阿由,那是嫂子的名字。哥哥和阿由结婚时,必须向区长递交的申请书也在里面发现了。这是兄弟俩都没有想到的。

    哥哥跟第一个妻子离了婚,第二个妻子又死了。第二个妻子生病时,哥哥并不怎么担心,经常往外边跑。因为他认为妻子只是妊娠反应,不要紧的,所以显得很放心。就在病情恶化以后,他还是没有改变那种态度。旁人甚至认为这是他不关心妻子的一种表现。健三也认为很可能如此。

    娶第三个妻子,是哥哥自己说出了喜爱的女人的名字,经父亲允许的,只是根本没有同弟弟商量。正因为这样,自尊心很强的健三,对哥哥产生了不满,甚至牵涉到没有罪过的嫂嫂。他提出不乐意把既无教育又无身份的人称作嫂嫂,这就苦了懦弱的哥哥。

    “哪有这么不开通的人呢!”

    这种背地里批评他的话,不仅没有促使他反省,反而使他更加固执。他只顾尊重成规旧俗,却不知会陷入跟做学问一样的困境。他的毛病在于明知自己缺少见识,却还要夸口说见多识广。他带着羞愧的目光,在回顾自己的往事。

    “既然连转户籍的申请书也乱放在一起,那就把它还给你。你带回去不就行啦。”

    “不,这是抄件,我也用不着。”

    哥哥没有去解开红白绳子。健三突然想知道交申请书的日期。

    “把申请书交到区公所去,到底在什么时候?”

    “老早啦!”

    哥哥只说了这么一句,嘴边带着微笑。头婚和再娶都失策了,第三次总算跟自己中意的女人生活在一起。他还没有衰老到忘却这昔日的情景的程度,当然,也不能像年轻人一样,把这一切都说个清楚。

    “有多大啦?”妻子问。

    “是问阿由吗?阿由和阿住你只差一岁。”

    “还年轻嘛。”

    哥哥没有作答,只顾解开从刚才起一直放在腿上的文书的绳子。

    “里面还有这么件东西哩。那也是跟你无关的。刚才看到了,连我都大吃一惊哩,你瞧!”

    他从乱七八糟的旧纸堆里,很轻易地抽出一份通知书来,那是他长女喜代子的出生通知书的底稿,上面写着“此人生于本月二十三日上午十一时五十分”,在“本月二十三日”几个字上划有一道线,表示勾销,正好与虫咬出的一道不规则的线错开。

    “这是父亲的手迹,知道不?”

    他把那一张旧纸郑重地翻过来对着健三,让健三看。

    “你看,遭虫子咬了。本该如此,这不仅是出生通知,也成了死亡通知啊!”

    哥哥嘴里轻声地念着这个死于肺病的孩子的出生年月。

    三七

    哥哥等于是过去的人了。他的面前已不存在美好的前景。健三与这位无论谈什么都要回顾一阵子的哥哥,面对面坐着,感到自己也好像从应该走的生活道路上被拖了回来似的。

    “真凄凉呀!”

    健三如果与哥哥结伴同行,那么,他就不能对未来抱过多的希望。正因为如此,他眼下无疑会感到很凄凉。他很清楚:照现在这样发展下去,前途肯定是惨淡的。

    前不久商量好要拒绝岛田的要求,哥哥照此办了,他把大致情况告诉了健三。至于用什么办法拒绝的?对方又有何答复?问起这些详细情况来,哥哥的回答总是不得要领。

    “不管怎样,比田是这么说的,这该不会错吧。”

    是比田直接找岛田当面作了交代呢?还是把商量好的情况写信告诉岛田的呢?健三却弄不清楚。

    “我想比田可能亲自去了。要不,那种人的事,光写信能解决得了吗?这事听他讲过,可还是忘记了。本来,在那以后,我为了看望姐姐,又顺便去了一次,当时比田还是不在家,没有见到人。姐姐说:他的确很忙,这事也许还撂着没有去办。他是那么个不负责任的人,说不定他确实没有去呢!”

    健三也知道,比田的确是个不负责任的人。可是,无论托他干什么,他总是答应下来。只要别人向他低头求情,他就高兴,而且爱打保票。如果求情者不顺他的心,那就不容易请动他。

    “可是,这回的事,岛田也会主动去找比田的呀!”

    哥哥暗中埋怨比田,觉得他如果没有向岛田作出交代,那就太说不过去了。尽管如此,在这种情况下,要哥哥自己去办什么交涉,那他是绝不肯干的。需要稍费点神的麻烦事,哥哥肯定不会理睬。可是,只要情况允许,他又会强忍着在暗中自寻烦恼。对他这种矛盾心理,健三既不觉得可气,也不觉得可笑,而是表示同情。

    “我们是兄弟,在旁人看来,兴许有相似之处。”他想到这里,觉得同情哥哥等于同情自己。

    “姐姐好了吗?”他转换话题,问起姐姐的病情来。

    “啊,要说气喘病也真奇怪,难受得成了那个样,却很快就好了。”

    “能说话了吗?”

    “岂止能说话,而是特别能唠叨,又是老样子。————姐姐还说,她认为岛田到阿缝那里去,兴许会给阿缝出什么点子。”

    “可不是吗。因为他是那种人,有可能在那里说些不合常理的话。这样看也许是恰当的。”

    “倒也是。”

    哥哥在思考。健三显得捉摸不定。

    “如果不是这样,那肯定会说,因为自己上了年纪,大家都嫌他碍事什么的。”

    健三还是没有说话。

    “不管怎么说,他肯定感到很无聊。就因为他是那种人,所以不是感情上的无聊,而是欲望上的无聊。”

    哥哥总算知道了阿缝按月给她母亲寄生活费的事。

    “阿藤好歹还能领到金勋章(1)的养老金什么的,因此,岛田也想从什么地方得到一点,否则就会无聊得难受。说来说去,他总是那么贪得无厌。”

    健三对因欲壑难填而感到无聊的人,是不怎么同情的。

    * * *

    (1) 授予卓有武功的军人的一种勋章,附有一定的终身养老金。创于明治二十三年,现已废除。

    三八

    又过了几天平安的日子。对健三来说,这不过是日子过得更沉闷罢了。

    在这种日子里,他常常被迫追忆自己的往事,在不断同情哥哥的同时,自己也无意中跟哥哥一样,好像成了过去的人。

    他试图割断自己的一生。可本该彻底抛弃的往事,却又紧跟着自己。他的眼睛望着前方,脚却容易朝后迈。

    他所朝方向的尽头,有一座四方的大住宅(1),里面有楼房,架着宽梯子。在健三看来,楼房上下两层都是一个式样,当中院子也是正方形的,四周由游廊包围着。

    奇怪的是:这么大的宅子却没有人居住。他童年的心,还不懂得这就是寂静,也缺乏对家的认识和理解。

    他把那连接在一起的许多房间,还有笔直伸向远处的游廊,完全看成了装有天花板的街。他独自在那无人通行的路上走,甚至在里面到处乱跑。

    他有时还爬到临街的楼上,透过房间的长格子窗往下窥看,接连有几匹挂着铃铛、系着肚兜的马从他眼前走过。街道的对过,建有一尊青铜大佛,盘坐在莲台上,扛着一根很粗的禅杖,头上还戴着斗笠。

    健三有时也到昏暗的堂屋里去,从那里再沿着对面的石阶往下走,横穿马走过的街道。他经常爬到大佛的身上,脚踩着大佛的衣褶,用手去抓禅杖的柄,从背后去攀大佛的肩膀,用自己的头去顶那斗笠。直到再没有什么可玩了,才从大佛身上下来。

    他还记得在这四方住宅和青铜大佛的附近有一座红门的住宅。从狭窄的街道拐进小胡同约莫四十米,正面就是那红门住宅,房后掩着一片竹林。

    从这狭窄的街道一直走,往左拐,就是很长的一条下坡路。在健三的记忆里,这条坡路的台阶是用大小不匀的石头自下而上铺成的,也许因为年代太久,石头移动了吧,台阶是坑坑洼洼的,石头缝里长出的青草,在风中摇曳。尽管如此,人们还是经常从那里经过。他好几次穿着草鞋,沿着高台阶走上去又走下来。

    下完这道坡,又是一道坡。在那不太高的山坡上,成排的杉树显得十分苍翠,正好在坡道与坡道之间,形成了谷间洼地,左边有一所茅草屋。屋子从外往里缩进去,而且有点向右倾斜,面向大路的部分,外表盖得跟茶棚一样简陋,经常妥放着两三把折叠椅。

    透过苇子缝隙望去,里面有一个用石头围起来的池子。池子上面搭着藤萝架,从水面上伸出两根柱子来,支撑着架子的两端。柱子下部埋在池子里。周围生长着许多杜鹃花。池子里红鲤鱼来回游动,它的影子如同幻影一般,使混浊的池底现出红色来。健三真想去那里垂钓。

    有一天,他趁那家没有人,弄来一根粗糙的大肚子竹竿,顶端系上一根绳子,钩上鱼食,扔进了池子里。这么一来,很快就有一种能拽动绳子的可怕的东西袭来,一股不把他拖进池底绝不罢休的力量传到了他的两只手腕上。这时他害怕了,赶紧扔掉了竹竿。第二天,发现一条一尺多长的红鲤鱼,静静地漂在水面上。他对此感到害怕……

    “当时自己和谁住在一起呢?”

    他的脑子完全跟白纸一样,什么也记不起来了。可是,如果凭借分析力去追索的话,应该是和岛田夫妻生活在一起才对。

    * * *

    (1) 这里指的是漱石伯母在新宿中街经营的一座妓院,明治维新后被关闭。漱石小时曾由养父领着在这里住过。

    三九

    随后,情景又起了变化。寂静的乡村突然从他的记忆里消失了,一座装有格子窗的小住宅,模模糊糊地出现在眼前。这没有院门的宅子,坐落在小巷般的街上,道路狭长,而且左曲右拐。他模模糊糊地记得自己住的房子整天都是昏暗的,阳光和他的房子根本无缘。

    在那里,他长过疮疱。等他长大了问起此事,知情人说是因为种了牛痘才出的疮疱。装有格子窗的屋里,昏暗少光,他在铺席上滚来滚去,连哭带叫地在身上乱抓。

    他突然又在一座宽敞的建筑物里,看到了自己的童年。那像分隔开来、可又连在一起的屋子里,只有孤零零的几个人。在空着的房间里,铺席也好,薄褥子也好,全发黄了,周围寂静得跟寺院一样。他曾爬到高处,在那里吃盒饭。他把用葫芦瓢盛着的像炸豆腐饭团似的东西从上边扔下去。他多次抓住栏杆朝下看,却不见有人去拾那东西。陪着他的大人,只顾看对面去了。对面正在演戏,舞台上有人在摇晃房柱,拆除大宅子,然后从拆毁的房顶上,钻出一个短胡子的军人来,显得威风凛凛————当时,健三脑子里还没有戏剧这个概念。

    不知为什么,他在脑子里把这出戏和逃走的老鹰连在一起了。老鹰突然反方向朝对面青翠的竹丛飞去。他身边的一个人在叫喊:“飞跑了,飞跑了!”这么一来,又有另一个人拍着手把那只老鹰招呼回来————健三的回忆到这里中断了。他是先看戏?还是先看老鹰?已经记不清了。再说,他是先住在尽是田园和草丛的乡下?还是先住在面向狭窄街道的昏暗屋子里?这些也都印象模糊了。也就是说,当时他的记忆里,几乎没有留下任何人的影子。

    岛田夫妻作为他的父母,明确地反映在他的意识里,那是其后不久的事。

    当时夫妻俩住在不同一般的房子里。从门口向右拐,沿着别人家的墙根走,再登三级台阶,就是一条只有三尺宽的小巷。经过小巷,才来到宽阔而热闹的大街上。从右边拐过走廊,反过来再下两三级台阶,便有一个长方形的大房间。与大房间相接的堂屋也是长方形的,从堂屋里出去,就是一条大河。河上有几艘挂白帆的船划来划去。河岸边设有栏杆,里面堆满了柴火。栏杆与栏杆之间的空当,有一条缓缓的小坡道,一直伸到水边。方背壳的螃蟹,经常从石墙缝里伸出它那双大螯子来。

    那狭长的宅子分成三段,岛田的家在正当中。这原来是一家富商的房子,面向河岸的长方形大房间,可能作过店房。可是,房主是谁?为什么他要把这里让出来?这都属于健三了解范围以外的秘密。

    有个西洋人曾经一度租用那个大房间教过英语。因为过去那个时代把西洋人当作怪人,所以岛田的妻子阿常总觉得好像同怪物住在一起似的,心里害怕。当然,说起这西洋人来,也确实有个毛病,他老是穿着拖鞋,慢慢吞吞地走到岛田租用的房间屋檐下来。阿常也许是心里有气吧,脸色发白,躺在那里。那人却站在屋檐下往里探望,还说是来致意问候的。他问候的话,是日语?是英语?还是光打手势?健三对此一无所知。

    四〇

    西洋人不知什么时候搬走了。等小健三突然想起来,再去一看,那间大房子已经变成管理所了。

    所谓管理所,类似现在的区政府。大家把矮桌子摆成一排,在那里办事。那时候,还不像今天这样广泛使用书桌和椅子,而是长时间盘腿坐在铺席上。传呼来的人,或者是自己主动前来的人,都把自己的木屐脱在堂屋里,恭恭敬敬地候在各自的桌子跟前。

    岛田是这管理所的头头。他的位子设在从入口处径直往里走的最尽头。从那里直角拐弯,到能看见河的格子窗边,还有多少人?有几张桌子?健三确实记得没有人对他说过。

    岛田的住处和管理所,本来就在一栋狭长的房子里,只是被分隔开来了,所以他无论上下班,都能图得不少的方便。他晴天不会挨尘土,雨天省得打伞。他沿着廊檐去上班,同样沿着廊檐回家来。

    就因为这个关系,小健三胆子大多了。他经常到办公的房间去,大家逗他玩。他一来劲,就去摆弄秘书用的砚匣子里的朱墨,或者是挥舞小刀的刀鞘,不停地干那种人所讨厌的淘气事。岛田却尽可能利用他的权势,袒护这个小暴君的所作所为。

    岛田很吝啬,妻子阿常比他更吝啬。

    “所谓吝啬鬼,就是指那种人。”

    他回到自己家里以后,经常听到这样的指责。可是,他当时毫不在意地看着阿常坐在长火盆边给女仆盛酱汤。

    “这么说来,女仆该有多么可怜啊!”健三自己家里的人发出了苦笑。

    阿常总是把放饭菜的橱子锁起来,有时候,健三的生父来访,肯定是吃叫来的面条,她和健三也得跟着吃面条。即使是吃饭时间,也绝不会像平常那样端出饭菜来。当时,健三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等回到自己家里以后,看到三顿正餐之外,还加三次点心,他感到很奇怪。

    在花钱方面,夫妻俩对健三却显得很大方。外出的时候,让他穿着好料子的外褂;为了买绉绸衣服,还特意领着他到越后店去。到了越后店,坐下来挑选花色时,天快黑了,当店里的学徒们从两边把大门的挡雨板拉上时,小健三害怕得哇的一声哭了起来。

    他要来的玩具,当然任他摆弄,其中还有幻灯机。他经常在用纸粘成的幕上放映古装影子戏,让戴古代礼帽的人时而摇铃、时而迈腿,心里十分高兴。他买来一个新陀螺,为了经久耐用,所以浸泡在河边的泥沟里。可是泥沟里的水会从柴火堆的栏杆缝里流到河里去,他担心陀螺会因此流失,一天好几次从管理所钻进去,三番五次地拿起来看了又看。每次到河边去,他就用棍子去捅螃蟹爬进去的石墙缝的洞,螃蟹一爬出来,他就按住它的壳,抓上几只活的,装进袖兜里……

    总之,岛田夫妻虽说吝啬,但健三是从别人那里要来的唯一的儿子,所以反而得到另眼相待。

本站推荐:洛丽塔十字军骑士少年弃儿汤姆琼斯史基地边缘大象的证词曾国藩传野鸭小妹妹欧洲文明史

路边草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贪玩中文网只为原作者夏目漱石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夏目漱石并收藏路边草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