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玩中文网 > 论语全译 > 季氏篇第十六

季氏篇第十六

推荐阅读:生命存在与心灵境界中国哲学原论淮南子译注哲学概论文化意识与道德理性忍不住的新努力商君书译注鬼谷子译注沈从文哲思录孔子与儒家哲学

贪玩中文网 www.tanwanzw.com,最快更新论语全译最新章节!

    【原文】

    季氏将伐颛臾①,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②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③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④,且在邦域之中⑤矣,是社稷之臣⑥也。何以伐为⑦?”冉有曰:“夫子⑧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⑨有言曰:‘陈力⑩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注释】

    ①颛臾:鲁国的附庸国,在今山东费县东北。

    ②有事:婉指使用武力。

    ③无乃:莫不是,用于反诘。

    ④东蒙主:主持祭祀东蒙山的人。

    ⑤邦域之中:在鲁国国境之内。

    ⑥社稷之臣:与国家共存亡的大臣。社稷,犹云公家。其时鲁国分为四,季氏取其二,孟孙、叔孙各取其一,独附庸之国尚为公臣,为社稷之臣,季氏不当伐。

    ⑦何以伐为:为什么要攻打它。

    ⑧夫子:指季孙氏。

    ⑨周任:古代一位名声很好的史官。

    ⑩陈力:尽自己的力量。

    ?就列:进入朝臣行列,指担任职务。

    ?止:停止,指辞职。

    ?颠:跌倒。

    ?彼相:哪个助手。

    ?兕:雌的犀牛。

    ?柙:关猛兽的木笼。

    ?过:过失、错误。

    ?固:坚固。

    ?费:费邑,季孙氏的采邑,在今山东费县。

    ?忧:祸害。

    ?疾:厌恨。

    ?舍曰:不说。

    ?辞:借口。

    ?‘不患寡而患不均’二句:当作“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董仲舒《春秋繁露·度制》篇解释道:“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不安,不安定。

    ?倾:倾覆。

    ?远人:远方的人。

    ?来:招致。

    ?邦:国家。

    ?干戈:武力。

    ?季孙之忧:季氏是鲁公室的大夫,颛臾是天子的封国。季氏伐之,违犯了周的分封制和征伐制,破坏了等级之礼。是以孔子认为,季氏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

    ?萧墙之内:萧墙,鲁国国君在宫门内所设立的屏风,这里借指鲁君。季孙氏把持朝政,与鲁君矛盾很大。鲁君乘季氏攻打颛臾之机,可能会起兵收回政权。后世把“萧墙之内”作为内部发生祸乱的代称。

    【译文】

    季氏将要讨伐颛臾,冉有、子路去见孔子,说:“季氏将要对颛臾有所行动。”孔子说:“求啊,这不是你的过错吗?颛臾,过去先王任命他主持东蒙山的祭祀,而且在鲁国的疆域之内,是国家的臣属。为什么要讨伐他呢?”冉有说:“是季氏要这么做,我们两个都不愿意。”孔子说:“求啊,周任曾经说过:‘贡献力量担任职位,没有能力就止步。’危难时不支撑,颠扑时不扶持,何必要用辅佐呢?而且,你的说法是错的。老虎、犀牛从笼子里跑出来了,龟壳、美玉在匣子里毁坏了,这是谁的过错呢?”冉有说:“颛臾城邑坚固而接近季氏的封邑费,现在不去夺取,到了后世必定会成为子孙的忧患。”孔子说:“求啊,君子憎恶隐瞒欲望而非要进行辩解。我曾听说,拥有封国家族的人,不担忧贫困而担忧不平均,不担忧寡少而担忧不安定。因为平均了就没有贫困,和谐了就不会寡少,安定了就不能倾覆。如果这样,边远的人不归服就修养文德招来他们,既招来了就安定他们。现在你们两个辅佐季氏,边远的人不归服却不能招来他们,国家分崩离析却不能守护,反而图谋在国家之内兴师动众。我恐怕季氏的担忧不来自于颛臾,而会来自于自己的内部啊。”

    【原文】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①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②希③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④执国命⑤,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⑥不议。”

    【注释】

    ①礼乐征伐:制礼作乐和出兵讨伐。

    ②十世:十代,古代三十年为一世。

    ③希:少。

    ④陪臣:大夫的家臣。

    ⑤执国命:把持国家政权。

    ⑥庶人:老百姓。

    【译文】

    孔子说:“天下清平,制礼作乐、出兵征伐出自天子;天下无道,制礼作乐、出兵征伐出自诸侯。出自诸侯,大概传到十代很少有不丧失的;出自大夫,传到五代很少有不丧失的;家臣执掌了国家命运,传到三代很少有不丧失的。天下清平,国政就不落在大夫手中;天下清平,老百姓就不会议论。”

    【原文】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①、友多闻,益矣;友便辟②、友善柔③、友便佞④,损矣。”

    【注释】

    ①谅:信实。

    ②便辟:阿谀奉承。

    ③善柔:当面恭维,背后诽谤。

    ④便佞:花言巧语。便,辩也。

    【译文】

    孔子说:“三种朋友有益,三种朋友有害。朋友正直、朋友诚实、朋友见识广博,是有益的;朋友奉承、朋友谗媚、朋友圆滑善辩,是有害的。”

    【原文】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①礼乐、乐道人之善②、乐多贤友③,益矣;乐骄乐④、乐佚游⑤、乐宴乐⑥,损矣。”

    【注释】

    ①节:调节、节制。

    ②道人之善:谓称道别人的好处。善,优点、好处。

    ③贤友:好朋友。

    ④骄乐:骄纵不知节制,恣放自骄为乐。

    ⑤佚游:游荡。佚,同“逸”。

    ⑥宴乐:以吃喝为乐。宴,宴会。

    【译文】

    孔子说:“三种乐趣有益,三种乐趣有害。乐于以礼乐来节制行为、乐于称道别人的优点、乐于多结交贤明的朋友,是有益的;乐于骄奢淫乐、乐于游荡无度、乐于吃吃喝喝,是有害的。”

    【原文】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①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②斯为下矣。”

    【注释】

    ①困而学之:旧注:“困而知之,谓长而见礼义之事,己临之而有不足,乃始学而知之。”

    ②民:指一般平民。

    【译文】

    孔子说:“天生就懂得的人最优秀,通过学习而懂得的人次一等,遇到困难才去学习的人又次一等。遇到困难还不学习,就是下等的愚民。”

    【原文】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①:视思明②,听思聪③,色思温④,貌思恭⑤,言思忠⑥,事思敬⑦,疑思问⑧,忿⑨思难⑩,见得?思义?。”

    【注释】

    ①九思:九种思考。

    ②明:明白。

    ③聪:清楚。

    ④温:温和。

    ⑤恭:恭敬。

    ⑥忠:忠诚。

    ⑦敬:认真。

    ⑧问:询问。

    ⑨忿:愤恨、发怒。

    ⑩难:急难、后患。

    ?得:名、利。

    ?义:道义。

    【译文】

    孔子说:“君子有九件要想到的事:看要想到明白,听要想到清楚,神态要想到温和,容貌要想到恭敬,言谈要想到诚实,处事要想到尽心,疑难要想到询问,愤怒要想到后患,见到名利要想到大义。”

    【原文】

    孔子曰:“见善如不及①,见不善如探汤②;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③,行义④以达其道⑤;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

    【注释】

    ①不及:赶不上。

    ②探汤:手伸进沸水里。

    ③志:志向、愿望。

    ④行义:实行仁义。

    ⑤道:主张。

    【译文】

    孔子说:“见到善生怕赶不上,见到不善如同手伸进了开水,我见到过这样的人,我听到过这样的话。避世隐居来成就自己的志向,施行道义来贯彻自己的主张,我听到过这样的话,没见到过这样的人。”

本站推荐:尚书考异孝经注疏古经解钩沉春秋毛氏传春秋本义习斋四存编春秋左氏传说淮南子译注古文孝经指解四书辨疑

论语全译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贪玩中文网只为原作者孔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孔子并收藏论语全译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