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玩中文网 > 论语全译 > 泰伯篇第八

泰伯篇第八

推荐阅读:生命存在与心灵境界中国哲学原论淮南子译注哲学概论文化意识与道德理性忍不住的新努力商君书译注鬼谷子译注沈从文哲思录孔子与儒家哲学

贪玩中文网 www.tanwanzw.com,最快更新论语全译最新章节!

    【原文】

    子曰:“泰伯①,其可谓至德②也已矣。三以天下让③,民无得而称焉④。”

    【注释】

    ①泰伯:亦作“太伯”。周朝祖先古公亶父的长子,为了让位给幼弟季历,以便将来让周文王接任,便与二弟仲雍逃到句吴,成为吴国的始祖。《史记·吴太伯世家》:“吴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历之兄也。季历贤而有圣子昌,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于是太伯、仲雍二人乃奔荆蛮,文身断发,示不可用,以避季历。季历果立,是为王季,而昌为文王。”昌,就是周文王姬昌,到其子武王时,便灭了殷商,统一了天下。

    ②至德:最高尚的道德。

    ③三以天下让:三让,泰伯避而出走为一让;父王古公殁,不返回奔丧,二让;免丧后,断发文身不返,三让。有此三让,昌(文王)得以继位而统一天下。

    ④‘民无得’句:谓民间并不了解泰伯让位的事迹,找不到什么明显的事实来称赞他。只是孔子崇尚“让”,称之为“至德”以励世人。

    【译文】

    孔子说:“泰伯可以说品德是极为高尚了!他多次将天下拱手让给季历,百姓找不到适当的语言去赞美他。”

    【原文】

    曾子曰:“以能①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②;犯而不校③。昔者吾友④尝从事于斯矣。”

    【注释】

    ①能:才能。

    ②‘有若无’二句:谓有学问却像没有学问,满腹知识却像空无所有。

    ③犯而不校:谓被人侵犯也能安之若泰,不与之计较。

    ④吾友:我的朋友,此处大概指颜渊。犯,冒犯;校,计较。

    【译文】

    曾子说:“自己才能高,却向才能低于自己的人请教;自己学识丰富,却向学识浅薄的人请教;有学问就像没有学问一样,学富五车却像空无所有一样;别人无理冒犯自己,自己也不计较。从前我的一位朋友便这样做过。”

    【原文】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①,可以寄百里之命②,临大节③而不可夺④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注释】

    ①六尺之孤:幼小的国君。六尺,古代指小孩。古代尺短,六尺约合今一百三十八厘米。

    ②百里之命:指国政。百里,指诸侯国。

    ③大节:指国家安危存亡的大事。

    ④夺:动摇、改变。

    【译文】

    曾子说:“可以把年幼的孤儿托付给他,可以把国家的政令交付给他,面临安危存亡的紧要关头,仍能不动摇屈服。这样的人可以称为君子吗?这种人真是君子啊!”

    【原文】

    曾子曰:“士①不可以不弘毅②,任重而道远。仁③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注释】

    ①士:读书人。

    ②弘毅:胸怀宽广,意志坚强。弘,志量弘大;毅,有毅力。非弘不能胜其重,非毅无以致其远。

    ③仁:指实现仁德。

    【译文】

    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宏大刚毅,因为他任重而道远。以实现整个人类的仁道为己任,不也沉重吗?到死才终止,不也遥远吗?”

    【原文】

    子曰:“兴①于《诗》,立于礼②,成于乐③。”

    【注释】

    ①兴:兴起,开始。

    ②立于礼:谓自立于学礼,礼能使人在社会上站得住脚。

    ③成于乐:即完成于学乐,把乐作为教学工作的最后阶段。孔子所谓的乐,其内容和本质都离不开礼,故常“礼乐”连言。

    【译文】

    孔子说:“《诗经》使我心志勃发,礼仪使我卓然自立,音乐使我事业成功。”

    【原文】

    子曰:“民可使由之①,不可使知之②。”

    【注释】

    ①由之:使他们按照指示的道理做。

    ②知之:使他们知道为什么的道理。

    【译文】

    孔子说:“可以使老百姓照着我们指出的道理去做,却不能使他们知道缘由。”

    【原文】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①,其余不足观②也已。”

    【注释】

    ①吝:吝啬。朱熹《论语集注》:“才美,谓智能技艺之美。骄,矜夸。吝,鄙啬也。”

    ②不足观:不值得一看。

    【译文】

    孔子说:“即使有人能具备周公那样完美的才能,只要他兼有骄傲与吝啬,其他的那些才能也就不值一看了。”

    【原文】

    子曰:“笃①信好学,守死善道②。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③,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注释】

    ①笃:坚定。

    ②守死善道:誓死固守完美的大道。

    ③见:通“现”,出现之意,指出来做官。

    【译文】

    孔子说:“坚定信念,努力学习仁道,誓死固守它。危险的国家不去,混乱的国家不住。天下太平,就出来做官;不太平,就归隐山林。国家的政治清明,自己贫穷而且卑贱,这是可耻的;国家政治黑暗,自己富有而且尊贵,也是可耻的。”

    【原文】

    子曰:“不在其位①,不谋②其政。”

    【注释】

    ①位:职位。

    ②谋:谋划,考虑。

    【译文】

    孔子说:“不在这个职位上,就不考虑这个职位上的事。”

    【原文】

    子曰:“大哉①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②之。荡荡乎③,民④无能名焉⑤。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⑥其有文章⑦!”

    【注释】

    ①大哉:伟大呀。

    ②则:效法、学习。

    ③荡荡乎:广阔的样子。

    ④民:老百姓。

    ⑤无能名焉:无法用语言来赞美他。

    ⑥焕乎,光明显赫的样子。焕:光辉。

    ⑦文章:指典章制度。

    【译文】

    孔子说:“尧为君主是多么伟大啊!只有天能那么高大,只有尧可以相比。广博啊,老百姓简直不知怎样称赞他。他的功绩多么崇高啊,礼制多么美好!”

    【原文】

    舜有臣五人①而天下治。武王②曰:“予有乱臣③十人④。”孔子曰:“才难⑤,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⑥;有妇人⑦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⑧,以服事殷⑨。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注释】

    ①五人:指禹(治水)、稷(教百姓种庄稼)、契(教育)、皋陶(法官)、伯益(焚山林、驱猛兽)五人。

    ②武王:周武王姬发。

    ③乱臣:治乱之臣。

    ④十人:指周公旦、召公奭、太公望、毕公、荣公、太颠、闳夭、散宜生、南宫适、太姒。

    ⑤才难:人才难得。

    ⑥‘唐虞’二句:唐虞之际以及周初人才最兴盛。

    ⑦妇人:指文王之妃、武王之母太姒。

    ⑧‘三分天下’句:相传当时天下分为九州,文王得六州,占三分之二。

    ⑨以服事殷:谓周文王已得了三分之二的天下,还向商纣行臣子之礼。

    【译文】

    舜有五位贤臣,天下治理井然。周武王说:“我有能治理天下的大臣十人。”孔子说:“人才难得,不是这样的吗?唐尧和虞舜的时代以及武王说那番话的时候,人才最为昌盛;然而武王的十位人才中还有一位是妇女,实际上只是九位罢了。周文王得了天下的三分之二,仍然向商纣俯首称臣。周朝的道德,可以说达到最高境界了。”

本站推荐:尚书考异孝经注疏古经解钩沉春秋毛氏传春秋本义习斋四存编春秋左氏传说淮南子译注古文孝经指解四书辨疑

论语全译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贪玩中文网只为原作者孔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孔子并收藏论语全译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