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玩中文网 > 民国黑社会 > 五花八门的赌博

五花八门的赌博

推荐阅读:薇蕨集母亲旷野的呼喊犹及编开市大吉轮盘犯罪本能福尔摩斯大失败中国侦探罗师福天真的幽默家

贪玩中文网 www.tanwanzw.com,最快更新民国黑社会最新章节!

    民国时代,赌博的名堂很多。连偏僻的广西都有几十种赌法,更不要说受西方赌风影响很深的通都大邑广州、上海、天津等地了。当时国内“传统”赌法有:麻将、牌九、花会、铺票、山票、番摊、白鸽票、牛栏、顶牛、十二位、天九、打鸡、赶绵羊、三军、侯王、升官图、状元等、十点半、柑票、肉票、陶器票、啤牌、十三张、纸牌、诗韵、通宝、十五糊、斗鸡、斗狗、斗雀、斗蟋等等。

    此外,还输入了西洋的赌博方法,其中有三十六门转盘、扑克、打汽枪、抢场、彩票、赛马、回力球等等。从城市到村镇,赌场遍布,赌台广设,中西赌法,一任所好。

    以上好些赌法,不要说现在的年轻人闻所未闻,就是民国时代过来的人,也多说不清楚。故在揭露民国时期赌博黑幕之前,先得对一些主要赌法略作介绍。

    麻将

    也叫“麻雀牌”,简称“雀牌”。由马吊牌(即叶子戏,始于明代中叶)演变而来。清代开始盛行赌雀牌。牌分万、索、筒三门,每门自一至九,各4张。另加中、发、白、东、南、西、北各4张,共136张。后又增加花牌、百搭。四人同桌,每人13张牌。谁先合成四组另一对牌,谁赢钱。

    花会

    又称“字花”。据传清乾隆、嘉庆年间流行于广东,1870年前后流传至香港。至于传到天津,那已是民国初年的事了。花会分为36门,押中者得28倍(他书或云36倍)赌彩。赌注多少不拘,少到一仙(一分钱),多到几十、几百元,都可赌。押中了,都拿28倍于赌注的赌彩。

    赌局利用一些游手好闲的无业游民充当“航船”(或云“跑封”),挨家挨户收取赌注,并在开筒后将赌彩送到中彩者手中。跑封在赌局不拿工资或津贴,他们的外快便是向中彩者讨得的几个“喜钱”。由于本小本大都可赌,而且足不出户也可赌,故上至达官贵人、富商大贾,下至贩夫走卒、儿童妇媪,都被吸引。

    花会的36门,有皇帝、宰相、将军、状元、美女、乞丐、和尚、道士、尼姑、小孩、樵夫、读书人等。每门都用一句离奇古怪、毫无意义的话表示。(关于花会的赌法,说法不一。本书所说据钱可生《上海黑幕汇编》。)这36句话开头几句是:太平为皇帝为龙。

    坤山为宰相为虎。

    志高为宰相为黄狗。

    三槐为宰相为小猴。

    光明为宰相为白马。

    正顺为宰相为猪。

    逢春为状元为孔雀。

    攀挂为状元为田螺。

    花会赌博集团由护筒、开筒、核算、写票、收洋、看洋、巡风、更夫(报钟点之人)、稽查等人员组成。一般都有三五十人,多则百人以上。参加赌博的,则没有一定人数,就看“航船”(人数也不定)四出活动,引诱赌客的本领了。在赌局中,坐第一把交椅,重要又而重要者,名曰“老师父”。他的唯一职责是决定每日早晚两场各开36门中何门,这是决定每个赌客的命运的。这个权利属于他一个人。

    花会赌场有堂屋,堂屋之上有小楼阁,楼阁地板中间开一洞,一尺见方,跟堂屋相通(如酒菜馆楼上楼下吊送酒菜用之孔)。小楼阁自洞中挂下一箱,叫“彩筒”。每天日夜开两次。“老师父”独居小楼阁,每日不到第二次开筒不得下来,也不得与任何人接触。每天上午“老师父”在36门中提出四门(早晚各2门),叫做“门将”。门将一般是前两天开出的门。门将是要当众宣布的。在余下的32门中,任选一门(据说为了趋吉避凶,子日不开马,丑日不开羊等等)装入彩筒,封固、签字、插花、披花,自小孔悬挂而出。第一次开筒后,再选一门装入彩筒。

    “老师父”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众多的赌客当然无从猜透的。他们只好碰“运气”了。他们见到猪就押猪,见到羊就押羊,或者押睡梦中见到的事物。他们日思夜想如何能押中,经常弄得神魂颠倒。只要有一人偶然押中,他便要到处宣扬,使得更多的人对花会发生兴趣。看起来花会赌场关防甚严,“老师父”不可能跟人串通作弊,似乎是天公地道、童叟无欺的,其实不然。花会的骗术留待后面详述。

    白鸽票

    这种赌博方式,最初是以猜那只赛鸽得胜来下赌注的。

    那时赛鸽用《千字文》中的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等字编号。例如,比赛结果,“天字第一号”鸽胜了,那么,凡猜“天字第一号”的,都为赢家。后来,白鸽票的赌法有了变化。先由赌局将《千字文》前面80个字印在票上,让每个参加赌博的人在票上各圈10个字。

    然后赌局开出底字20个,相当于中奖号码。赌客所圈10字中,有5字以上相符,便可得奖彩。白鸽票每张赌本3厘。国民党政府“废两改元”后,白鸽票每张赌本改为若干铜钱或一个铜仙。因赌本低微,参加赌白鸽票的人极多。抗战前,赌白鸽票之风尤以香港、广州等地为盛。

    枪场

    枪场的赌博跟其他方式赌博不同之处在于,枪场赌博是赌客与赌场决输赢。这种赌法是,以大型轮盘一个,上绘1——12个号码,另外还有一个零和一个花星,共计14门。在距轮盘一定远的地方,放一支猎枪,由赌客轮流向轮盘射击,射中了某号,买该号票者即得奖。射中花星和零号,则全部落空,赌资概归赌场所得。

    斗蟀

    斗蟋蟀的赌场,一般选在空旷地带。搭有棚子,棚子内用布帐分设若干圈。每圈内设斗蟋蟀场地及旁观者席位。斗蟋蟀双方约定输赢金额,旁观者也可押注。每次赌注多者几百两、上千两银子。这种赌博在天津一带曾盛极一时。天津益临照海张五(张锦文)家,南斜街郭家,北门里王家,都开设斗蟋蟀赌场,并派人各处捕捉优良品种蟋蟀,雇佣把式饲养。

    广州在解放以前,每年端午节一过,赌斗蟋者就开始选购蟋蟀佳种,精心喂养,准备秋天斗蟋。蟋蟀一年产两季。初夏所产名茶蟀,夏末初秋所产为麻蟀。茶蟀比麻蟀寿命短,体重小,体力弱,只能参加小猎(小决斗)。故斗蟀者多注重喂养麻蟀。

    当麻蟀幼小时,要喂以草鸡虫、风车草、绿豆芽等。当其长大时,要用莲肉、豆角等滋补。当其衰老时,要喂给参汤、蟑螂肚燉饭等,以之培补。麻蟀壮大时,就可参加大猎(大决斗)。

    大猎地点选在广州城外10里左右地方。为举行大猎,人们事前在近河的村子前搭起一座大棚子,并在河面上建起一排临时木屋,辟为酒楼酒馆、赌场烟室、旅店剧院及各种商店。

    斗蟋的赌场(蟀猎)设在一排临时小木屋的附近。赌场有方桌几十张,另有斗蟀小室数间。赛期一到,火轮鱼舫齐集河面。剧场开演,不售门票,任人入观。

    烟室里烟雾镣绕,有一种叫“珠娘”或“蛋女”的女子,专替烟客烧烟。每天早上,斗蟋蟀者们带着蟀盆,走进蟀猎,将蟀盆置于方桌上。这时便有“草证”(赌场人员)给斗蟀者作介绍。参加斗蟀的两方,如果一方携赌资180两白银(60两白银称为一“猪”),另一方携赌资120两白银,那么,输赢就以120两为限度。草证人将当斗双方及助兴之人带入斗蟀小室,入室人数,双方对等。

    室门拴着一根长索,赌场派人在室外手拉长索,将室门关紧。决斗结束,始得开门。胜负双方,分头向柜台领款、交款。如赢方所得超过180两白银,赌场除送花红串炮之外,并赠给帅旗一面。得胜者高举帅旗得意而归,当晚是少不了要大排筵席的。

    回力球

    回力球和赛马的赌博方式一样,都是借体育竞技下注赌钱,赌场按一定比例从中抽头。

    回力球分单打和双打两种,单打一般6人,其中两人对打,逐个淘汰产生优胜者。双打12人,2人一组,其中的两组对打,逐个淘汰产生第一名。单打6人每赛一次,双打12人每赛一次,都叫一盘,每晚可打8至16盘。球员背上都编有号码。赌客判断哪号球员得第一的可能性大,就购哪号票。如该号球员获第一,那么,购此号票的赌客均可赢钱若干倍。赌票分“独赢”、“双独赢”、“座位”、“联号”几种。“独赢”指某一球员独得5分。“双独赢”是指两场球赛均得第一名。“座位”是指第一、第二名球员。“联号”是每一场的一、二名。除一般比赛外,还有特别赛,如红蓝赛,即由穿红、蓝球衣的两队球员角逐。每盘每张赌票2元。

    回力球场有跑票员100多人,专替赌客购赌票,领彩金。赌客中了彩,跑票员能得到一笔赏金。一名跑票员的一月收入,多的达数百元。为得到跑票员的差使,须花一笔“运动费”,还要交纳几百元甚至上千元的押金。有的跑票员专跑阔赌客的公馆,为其传递消息,购买赌票。这种跑票员,有的自备汽车,以车代步,气派不小。有的阔绰的豪赌者,在回力球场派有“驻场员”,令其守在电话机旁,随时报告场内情况。自己则在公馆内墙上挂起场上球员号码牌,按电话报来的胜负情况记录分数,用电话通知“驻场员”下注。

    回力球场的老板从售出球票的总收入中,提取15%到20%,其余80%到85%作为彩金,在中彩的赌客中分配。回力球场生意兴隆,巨商豪富一掷千金。很多穷苦劳动者也带着侥幸心理来到球场,将血汗钱毫不吝惜地扔出。球场开张不久,老板就得以暴富。上海回力球场创办人之一海格,初来上海时,除了一双破皮鞋和一只破皮包,别无长物。不久就购置了汽车、洋楼。山票。

    山票又称“十五字有奖义会”。其赌法是,票厂(赌场)出120个字,任人猜买。这120个字抄自《千字文》(从“天地玄黄”到“遐迩壹体”,中间删去“吊民伐罪”一句)。投买者在这些字中选买15字为一条,每条赌本1角5分,买多少条不拘。

    有一种叫做“带家”的人,专门负责串街走巷,兜售山票。所以,买山票不用到票厂。投买者将赌本和圈了15个字的山票交给带家,带家开给临时收据。第二天投买者凭临时收据向带家换取票根。票根四联,每联有15个空白小方格,由带家将投买者所圈15个字,填在空格内(带家有一套木活字,刻着山票120个字)。四联一式,编有号码,盖有图章。第一联交投买人,开票后,凭票根对奖、领奖。

    山票每月开票3次,日期为每旬的逢二日。开票就是从山票120字中开出中彩的30个字。这30个字以“搞珠”的方式决定。票厂备有比乒乓球略大、一样大小的圆球三套。第一套120个,不涂颜色,各刻山票上120个字中的一个字;第二套30个,涂红色,无字;第三套90个,涂白色,也不刻字。

    开票的这一天,公证人都到场,参观者挤得水泄不通。台上左右两边,各放一个大圆筒。当众检查,圆筒内确实空无一物,这才把120个有字的圆球一个一个放入左边的圆筒内,把30个红色圆球和90个白色圆球一起放入右边的圆筒内。封盖完毕,开始摇动。两个大圆筒都设有机关,每摇一次,即有一个小圆球滚出筒外。

    比如第一次左边摇出的是“河”字球,右边摇出的是个红球,左边的人便高唱:“海咸河淡个‘河’字”。右边的人接着唱道:“中”。意思是“河”字被选中了。有人随即将“河”字球和红球串连一起,挂到了前排显眼处。如左边摇出的是“壹”字球,右边摇出的是白球,左边便有人高唱:“遐迩壹体个‘壹’字”。右边的人接上去唱道:“吉”。这个“吉”意味着摇出的字落选。有人马上将“壹”字球和白球串连一起挂在后排绳子上。摇完120次,30个中彩的字也就开出了。“搞珠”完毕,揭开圆筒检查,仍空无一物,开票就算顺利结束。

    开票后第二天,票厂即印发“谢教单”(奖金派彩单)。彩金总额为出售山票总收入的65%。如卖出20万条,总收入就是3万元。抽出65%,奖金即为1.95万元。头、二、三奖各得全部奖金的60%、25%、15%。同中同分(这里头有很多名堂,后面还要讲到)。

    如10人得头奖,则每人的奖金各占奖金总额的6%。通常开奖一次,头票独得的奖金总在万元以上。奖金不可谓不高。很多人都想侥幸取胜,一博成功,一夜之间,由赤贫户变为大富翁。故山票的吸引力极大,平民百姓趋之若鹜。投买者所买的15个字,最低要买中11个字甚至11个字以上,才有得奖的希望。

    出售山票的总收入,除去奖金,剩下的35%便是票厂的毛利。扣除税金及其他各项费用,票厂老板的纯利是十分可观的。

    铺票

    风行于民国时代的铺票赌博,早在清代就开始了。民国时赌法跟清代有些不同。

    清朝光绪年间,广东南海、顺德两县的士绅为筹款修筑防洪大堤,发起了有奖“铺票”活动。为何取名铺票呢?因它跟店铺、商号有关。先是向120家商店每家捐借款10两,总计是1200两,用作修筑大堤款项。为归还这笔款子,特印发一种奖票,票底印着捐借款各店铺的名称。如“兴隆”、“祥记”等,以示褒扬这些商店热心公众事业。这种奖票取名“铺票”,每张有1两、5钱两种,由各镇大商店售卖。投买者在票底所印各店铺名称中任选10个字为一条,满1000条为一卷。

    铺票每月开奖一次,开票共开12个字,用的是“杯卜”法。即用向空中抛出杯子,视其落地情况决定开何字。杯卜在神庙前举行。开票之日,庙前广场人头攒动。开票办事处人员,在人丛中抛出三色暗码,任众人抢夺。夺得暗码的三人,一人负责抛杯,一人负责执杯,另一人唱票。抛杯人先将木杯当众剖开,放在天平上称,使两杯重量相等。然后将两杯放在盆内,用力向上一抛,抛的高度不得低于面前预先所拉绳索的高度。

    杯子落下,执杯人将杯拾起,如两杯一只口朝上,一只口朝下,就报“胜杯”。两只都口朝上,报“阳杯”。两只都口朝下,报“阴杯”。唱票人先唱票底印的第一个字,如“兴隆”的“兴”字。得胜杯,再抛,一直抛到得阳杯或阴杯止。连续得几个胜杯,就叫做得几杯。

    第一字得几杯报完,接着唱第二字。以此类推,直到票底每个字都唱完。抛杯结束,当众选出得胜杯最多的12个字,这12个字称为“票尴”(即票母,相当于中奖号码)。中字最多的为头票,次为二票,再次为三票。同中同分,如头票仅一张,则头票奖金由中奖者一人独得。奖金总额为1000条票的票款1000两的60%,即600两。在这600两奖金中,头奖得60%即360两;二奖得25%即150两;三奖得15%即90两。开票办事处在总票款中提取40%即400两,先归还10家店铺的捐借款,共100两(12个月开票12次,即可还清120家的捐借款)。

    在余下的300两中,抽取10%即30两,作为办事处经费。还剩270两,用作修堤专款。如每月售票1万张,则除奖金外,尚余4000两。归还捐借款100两后,仍余3900两。开票办事处抽10%,即390两。售票越多,开票办事处所得款越多。铺票最初为募款而设,但发起不久,一些见利忘义之徒便利用它谋取暴利,以致铺票很快成为名副其实的赌博。

    清末,慈槽太后以筹措海防经费为名,大开赌禁。广东遂有一些赌商向藩台(主管一省财政)衙门承包铺票赌博,以助饷若干作为代价。赌商们编造了五言韵语24句,共120字,作为铺票的票字。开头几句是:首会发其祥,鸿图得意扬。

    高标辉百粤,本是始基良。

    秀丽赏琼芝,丁男协去时。

    联芳常足愿,乐有好称宜。

    巨业就恭逢,……

    120个票字,任投买者圈定10字,作为一票。一张票价格有5角、1元、2元、5元、10元几种(实际照九折收款)。1000票为一卷,取《千字文》中一字为卷名,如“天字卷”、“地字卷”、“玄字卷”等。开票开12个字,仍用杯卜法。奖金比前提高,为售票款总额的70%,其余30%为票厂费用及饷银。当时广州有铺票两厂,一名“昌兴”,一名“发财”。昌兴每月逢五、十开票,发财每月逢三、八开票。两厂一月共开票12次。

    民国元年曾一度禁赌。1915年,赌商乘广东水灾之机,向省府请求开设“有奖义会”,理由冠冕堂皇:筹款救济嗷嗷待哺的遍地灾黎。所谓“有奖义会”,实即铺票。所不同的一点是,改杯卜为搅球。搅球就是:备圆盆两只,第一只放入120颗圆珠,每珠刻一字,分别为“首”、“会”、“发”、“其”、“祥”等等。第二只盆盛108个刻“吉”字的圆珠,12个刻“得”字的圆珠。搅动第一只圆盆,漏出一珠,比如“祥”字。再搅动第二只盆,漏出一珠“得”字,则“祥”字即为所开12字之一。

    也就是说,凡第一只盆漏出的字,遇上第二盆漏出的“得”字珠,就表示中;遇上第二盆漏出的“吉”字珠,则表示不中。两只盆各搅动120次,12字都开出,搅珠就此结束。番摊。

    这是一种不定期的赌博,人数不限,十人八人也行,一人也行(因为是跟番摊馆赌,所以一人入场即可以赌起来)。赌法简单,易输易赢,旋输旋赢,往往一夜之间能使人倾家荡产。因而番摊为害尤烈。

    其赌法是,在桌子上放一大堆铜钱或圆形豆青色光滑小瓷片,作为“摊皮”。从中又开一小堆,将有短柄的铜制盅盖(摊盅)盖住。另将一块正方形锡片或木片(名叫“摊正”)摆在一小堆摊皮之前。任人猜买“一”、“二”、“三”、“四”。如赌徒猜买“一”,就把赌注押在摊正靠一小堆摊皮的那一边;猜买三,押在摊正的对面;猜买“二”,押在摊正右边;猜买“四”,押在摊正左边。

    开摊时,揭去摊盅,用长约一尺的竹片(摊竹),将一小堆摊皮往大堆摊皮那边拨。一次四个(称作一皮)。根据最后剩余的摊皮数跟猜买的数字是否相符,来决定胜负。如猜买“一”,摊皮剩一,则猜买者赢。买法有多种。一是“番”,即专买一门。如买“四”,则开“四”得彩(赌本三倍),开“一”或“二”、“三”输。二是“捻”,即买一门为主,邻近为辅。如买“三”搭“四”,则开“三”得彩一倍,开四保本,开“一”或“二”输。三是“角”,即兼买相邻的两门。

    如买“二”、“三”,则开“二”或开“三”都中彩(照原本一样),开“一”或“四”皆输。四是“正”(又名“正头”),也是专买一门,但跟“番”的专买一门不同。如买“三”,开“三”时得彩照原本一样,开“二”或“四”不输不赢,开“一”输。除此之外,还有“射三红”和“两头番”。前者是买相邻的三个数字,如买“一”、“二”、“三”,即开这三个数字中的任何一个都中彩(原本13),只有开“四”才输。后者是同时买相对的两个数字,如买“一”、“三”,则开“一”、“三”都中彩(照原本一样),开“二”、“四”输。

    番摊馆老板的主要收入是“抽头”(又名“抽水”)。投买者中了彩,不能全得,番摊馆要从中抽取110。清末初开番摊时抽122,后增至111,又增至110。番摊馆即使输与投买者,也只输九成,而赢了却赢十足。而投买者赢了只赢九成,输却输十足。所以番摊馆始终处于有利地位。加上每次猜买,同时有几个人,各人猜买数字不一,番摊馆纵然输给这个猜买者,也可从那个猜买者那里得到补偿,番摊馆更是稳操胜算,有恃无恐。只有投买者将赌本赌光,被抽头抽干的,没有番摊馆将老本赔光的。

本站推荐:闺门秘术隔帘花影轮盘愤怒的乡村淞隐漫录老舍小说集外集洞冥宝记古欢堂集独手丐杨维桢集

民国黑社会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贪玩中文网只为原作者佚名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佚名并收藏民国黑社会最新章节